穴位图

穴位 名

巨阙 JùQuè,出《 脉经 》。巨即巨大,阙即宫门,此穴为心之募穴,如心气出入的宫门,故名巨阙。

穴位经属

属 任脉 ,是心的募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取法:在上腹部,正中线上, 中脘 (在上腹部,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即是 中脘穴 )与胸剑联合之间的中点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深层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作用与主治

作用:理气 安神 ,和胃利膈

主治: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 心绞痛 ,心烦 惊悸 , 胸膜炎 , 支气管炎 , 健忘 , 胃痛 ,呃逆, 噎膈 , 呕吐 , 食欲减退 , 胃溃疡
,急性 胃炎 , 慢性胃炎 , 慢性肝炎 ,胆道蛔虫症, 胸痛 , 心痛 , 心悸 , 胸闷气短 ,胸痛,心烦,惊悸, 咳嗽 ,上气,唾血,胃中冷,吞酸,
腹胀 暴痛, 泄泻 , 痢疾 ,尸厥, 癫狂 ,痫证,妄言, 黄疸 , 霍乱 ,蛔虫心痛,狐疝,热病,心胸痛, 胃脘痛 , 反胃 , 精神分裂症 ,
神经衰弱 ,吐逆不食,腹胀,蛔虫痛,胃痉挛,隔肌痉挛,癔病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上或向下扩散。不宜直向深刺或针尖向上斜刺,以防刺入胸、腹腔,损伤肝、胃、心脏。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按揉巨阙穴善治 胃下垂 。

穴位配伍

配 心俞穴 、 郄门穴 、 通里穴 治心绞痛。

配中脘穴、 丰隆穴 、通谷穴、 后溪穴 治癫狂。

配 足三里穴 、 内庭穴 治反胃吞酸。

配 上脘穴 治腹胀,心腹满。

配 灵道穴 、 曲泽穴 、 间使穴 治心痛,怔忡。

配 心俞 穴治 心慌 ,心悸, 失眠 ,健忘,癫狂。

配 膻中穴 治胸痛,蓄饮, 痰喘 。

配 内关穴 、心俞穴治心痛、心悸。

配 关冲穴 、 支沟穴 、 公孙穴 、 阴陵泉穴 治霍乱。

配 风池穴 、 后溪 穴、 申脉穴 治 癫痫 。

配 合谷穴 (补)、 三阴交穴 (泻)治子上逼心、气闷欲绝。

配心俞穴治烦心。

配中脘穴、 天突穴 治 咳逆上气 。

文献摘要

《 扁鹊心书 》:风狂,先灸巨阙五十壮,又灸心俞五十壮。

《 针灸甲乙经
》:热病,胸中憺憺,腹满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满,瘛疭,心痛,气满不得息,巨阙主之。狂,妄言,怒,恶火,善骂詈,巨阙主之。息贲时唾血,巨阙主之。胸胁支满,瘛疭引脐
腹痛 ,短气烦满,巨阙主之。狐疝,惊悸少气,巨阙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灸巨阙、 期门 各五十壮。巨阙、 照海 主瘛疭引脐腹短气。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治心中烦满,热病,胸中痰饮,腹胀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贲时唾血,蛔虫心痛,蛊毒霍乱,发狂不识人,惊悸少气。

《 针灸大成
》:主上气咳逆,胸满短气,背痛,胸痛,痞塞,数种心痛,冷痛,蛔虫痛,蛊毒猫鬼,胸中痰饮,先心痛,先吐,霍乱不识人,惊悸,腹胀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伤寒烦心,喜呕发狂,少气腹痛,黄疸,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胀噫,烦热,膈中不利,五脏气相干,卒心痛,尸厥,妊娠子上冲心,昏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