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口禾髎 KǒuHéLiáo,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和窌、、长频、长髎、长颊、长顪。口指口部,禾指谷物,髎指骨隙,谷物从口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口禾髎。

经属

属 手阳明大肠经 。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 水沟穴 。

取法:鼻孔外缘直下,平鼻唇沟上1/3 水沟 (仰卧,面部人中沟上1/3处即是)处即是

解剖

穴下浅层有眶下神经(下颌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和上唇动脉(面动脉分支)分布。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并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通过。

作用与主治

作用:祛风邪,通鼻窍

主治: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痉挛,口, 鼻炎 , 鼻塞不通 , 鼻衄 ,鼻息肉,尸厥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有胀痛感。

灸法:本穴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 禁灸

按摩 :用食指指腹按压口禾髎,每次5~10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 过敏性鼻炎 、鼻前庭炎和 慢性鼻炎 等。

配伍

1、配 地仓穴 、 颊车穴 、 阳谷穴 治面神经麻痹。

2、配 迎香穴 、 印堂穴 、 合谷穴 治鼻疾。

3、配 印堂 穴、 列缺穴 治 鼻出血 。

4、配 地仓 穴、 颊车 穴、 上关穴 、牵正穴、地仓穴、 四白穴 、 阳白穴 治面神经麻痹。

5、配 合谷 穴、印堂穴、 上星穴 治 鼻塞 、鼻衄。

文献摘要

《 针灸 甲乙经》:鼻窒,口僻,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痈,禾髎主之。

《 针灸大成 》: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