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气穴 Qìxué,出《 灵枢 ·四时气》。别名胞门、子户。气,在此意指原气。穴,即腧穴,亦窟藏之意。肾主纳气,是处为肾气归聚之所,因 关元
为原气生发之处,下焦元气关藏之处,穴在其旁,也是养生凝神入气之处,故名之。气穴本为孔穴的通称,如《 黄帝内经 素问 ·气穴论》。

经属

属 足少阴肾经 ,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法:仰卧位,当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上3/5与下2/5交点处,旁开中线0.5寸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 大赫
。为肋下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内相应的器官为大网膜、小肠等。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理冲任, 益肾 暧胞

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 子宫 虚寒, 月经不调 , 经闭 ,经痛, 崩漏 , 带下 ,不孕, 堕胎 腹痛 , 小便不利 , 泄痢 不止,奔豚,
胁痛 ,腰嵴痛 , 泄泻 , 痛经 , 腹泻 ,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 肾炎 ,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 子宫脱垂
,肠绞痛, 尿路感染 , 遗精 , 阳痿 ,阴茎痛,肾炎, 角膜炎 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小腹部。针刺宜缓慢,以免刺伤膀胱。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配伍

配 关元穴 、 三阴交穴 治 闭经 。

配 天枢穴 、 上巨虚穴 治泄泻, 痢疾 。

配关元穴、 中极穴 、 肾俞穴 、 气海穴 、三 阴交穴 治月经不调。

配 命门穴 、关元穴、 肾俞 穴、 三阴交 穴治不孕。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 月水不通 ,奔豚,泄气,上下引腰嵴痛。冲脉、足少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月事不调。

《循经考穴编》:妇人子宫久冷,不能成孕,赤白淋漓,月事不调,败血逆气攻冲,两胁疼痛。

《 针灸大成 》:主奔豚,气上下引腰嵴痛,泄利不止, 目赤 痛内眦始,妇人月事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