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然谷 Rángǔ,出《 灵枢 ·本输》。别名龙渊、然骨。此穴在舟骨之下,舟骨古称然骨,故名然谷。

经属

属 足少阴肾经 ,是足少阴肾经的荥穴,五行属火。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取法:坐位垂足,内踝前下方明显骨性标志——舟骨前下方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展肌、长屈肌。有足底内侧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分布。该处为足底与足背皮肤移行部位。展肌由足底内侧神经支配,长屈肌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有益气 固肾 , 清热利湿

主治:妇科、前阴、脾胃等疾患:如 月经不调 ,阴挺 阴痒 , 痛经 ,白带, 血崩 ,不孕, 遗精白浊 , 小便淋沥 , 疝气 , 黄疸 ,消渴, 泄泻 ,
头痛 , 喉痹 ,厥 心痛 , 咳喘 , 咯血 ,胸满,腰嵴痛,癫疾, 脐风 , 脚气 ,脚腿转筋,疮 疥癣 痒, 咳血 ,阴痒,阴挺, 阳痿 , 遗精
,脐风 口噤 ,足跗肿痛, 带下 , 咽喉肿痛 ,口噤 , 小便不利 , 小儿脐风 , 胸胁胀痛 , 口噤不开
,下肢 痿痹 ,足跗痛,现代又多用然谷穴治疗 咽喉炎 , 扁桃体炎 , 尿道炎 , 睾丸炎 ,精液缺乏, 糖尿病 ,阴部瘙痒,心肌炎, 破伤风 ,足部
扭挫伤 , 膀胱炎 , 遗尿 , 不孕症 ,精神病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有胀痛感,有时可传至足底。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按摩 :经常按揉然谷穴,可固肾缩尿,防治老年 人尿 频。

配伍

1、配 伏兔穴 、 足三里穴 治下肢痿痹,足跗痛。

2、配 血海穴 、 三阴交穴 治阴痒,白浊。

3、配 肾俞穴 、 气海穴 、三 阴交穴 治遗精。

4、配 水道穴 、 水分穴 、 太溪穴 、 肾俞 穴、 阴陵泉穴 治 水肿 。

5、配 承山穴 治转筋。

6、配 气冲穴 、 四满穴 治石水。

7、配 太溪 穴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灵枢·厥病》: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 京骨 、 昆仑 ,发针不已,取然谷。

《 针灸甲乙经
》:心如悬、哀而乱、善恐、嗌内肿、心惕惕恐、如人将捕之、多羡出、喘、少气、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癃疝,然谷主之。痿厥癫疾、洞泄,然谷主之。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然谷主之。女子不字、阴暴出、经水漏,然谷主之。

《针灸甲乙经》:痉互引身热,然谷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妇人绝子,灸然谷各五十壮。

《百症赋》:脐风须然谷而易醒。

《通玄指要赋》:然谷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