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上廉 Shànglián,出《 针灸甲乙经 》。《说文》:“上,高也。”对下而言。廉,有侧边之义。 手阳明大肠经
脉“循臂上廉”,因穴在此处,故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上廉”。

经属

属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 阳溪 与 曲池 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取法:先找到阳溪(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两者连线中点向上量取4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温熘(有桡动脉肌支,头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以后,入桡侧腕短伸肌,再进旋后肌,直抵桡骨后方的拇长展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理肠胃, 通经活络

主治: 头痛 , 眩晕 , 半身不遂 ,肩臂酸痛麻木,手臂麻木,上肢 神经痛 及麻痹,上肢不遂, 肩周炎 ,网球肘,脑血管病后遗症
, 腹痛 , 肠炎 ,肠鸣, 腹泻 , 小便黄赤 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向下放散至手。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常配合按摩上廉、 下廉 ,每次1~3分钟,可清肠毒、治 便秘 ,对手臂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配伍

1、配 天枢穴 、 足三里穴 治肠鸣、腹痛。

2、配上廉穴、 下廉穴 治小便难黄。

3、配下廉穴治小便难。

4、配 肩髃穴 、 合谷穴 治上肢麻木,疼痛, 痿软 。

5、配 肩髃 穴、 曲池穴 治肩、肘、臂痹痛。

6、配 气冲穴 、 足三里 穴、 下巨虚穴 治胃中热。

7、配足三里穴、 上巨虚穴 治便秘。

8、配 天井穴 、曲池穴、 外关穴 、 支沟穴 、 合谷 穴治手臂麻木。

文献摘要

《 针灸 甲乙经》:小便黄,肠鸣相逐,上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脑风头痛,小便难黄赤,肠鸣气走,疰痛。

《 针灸聚英 》: 胸痛 ,偏风半身不遂,骨髓冷。

《 针灸大成 》:主小便难黄赤,肠鸣,胸痛,偏风半身不遂,骨髓冷,手足不仁, 喘息 ,大肠 气滞 ,脑风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