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冲穴
穴位 名
少冲 Shàochōng,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经始。少,小也,幼也。冲,通达也,通行而直进也。本穴为心经之井穴。井像水之所出,如 水泉
突涌。也寓有冲进之意。本经之气,由其络穴 通里 传接手 太阳
经,为由阴转阳,化阴沉之气为阳春之和,迳行手太阳之经路。而本经之络穴以下各穴,则本经行气之畲,犹行驶虽停,贯力仍在也,故名之以冲,而曰“少冲”。手少阴之脉,循小指之内侧出其端,此穴适在其处,其经虽尽,而气仍冲,以交贯手太阳,故名少冲。又心主手厥阴之井穴
中冲 ,在手中指端,此穴在手小指之端,故因名少冲。
经属
属 手少阴心经 。是手少阴心经的井穴,五行属木。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取法:伸小指,沿指甲底部与指桡侧引线交点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皮薄,由尺神经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有少量的纤维束连于皮肤的真皮层和指骨的骨膜。除有尺神经的指背支经过外,还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和掌背动脉的指背动脉形成的血管网。
作用与主治
作用: 清心安神 , 开窍 泄热
主治: 心悸 , 心痛 , 心绞痛 , 癫狂 ,热病, 发热 ,高热,昏迷,晕厥, 中风昏迷 ,臂内后廉痛, 胸痛 ,胸 胁痛 , 胸膜炎 ,心肌炎,
肋间神经痛 ,热病烦心, 目赤 , 咽痛 ,口中热,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 精神分裂症
,悲喜无常,肘腋挛急,臂酸,掌中热,手小指 拘挛 , 吐血 ,嗌干,口干热, 黄疸 ,舌本痛, 喉痹 , 喉炎 ,休克,小儿惊厥, 癫痫 ,脑出血等。
配伍
1、配 大陵穴 治心悸、心烦、胸满。
2、配人中穴、 合谷穴 、 足三里穴 治 中暑 、休克。
3、配 心俞穴 、 内关穴 治心痛,心悸,癫狂。
4、配 百会穴 、 十宣穴 穴治 中风 昏迷。
5、配 神门穴 、 内关 穴、 气海穴 治疗心悸、气短。
6、配 曲池穴 治发热。
7、配 支沟穴 、 水沟穴 、 太冲穴 治 小儿惊风 。
8、配 阴郄穴 治心痛。
刺灸法
刺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少冲穴,每次3~5分钟,有利于心脏健康。
文献摘要
《 针灸 甲乙经》:舌卷不能言,善笑,取井。
《 备急千金要方 》:主咽酸。主胸痛口热。主心痛而寒。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主 乍寒乍热 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烦满,上气心痛,痰冷少气,悲恐善惊,掌中热,胸中痛,口中热,咽中酸,乍寒乍热,手挛不伸,引肘腋痛。
《 针灸大成 》:主热病烦满,上气嗌干渴,目黄,膈臂内后廉痛,胸心痛,痰气,悲惊寒热,肘痛不伸。
《 类经图翼 》:主心火炎上,眼赤。
《玉龙赋》: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
《玉龙歌》: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
《 医宗金鉴 》:主治心虚胆寒,怔忡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