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商阳 shāngyáng,出《 灵枢
·本输》。别名绝阳、而明。商,金也,阳明之气令也。阳,外侧为阳。肺与大肠为表里,五行均属金,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本穴为手阳明之始,承肺金清肃之气,递接而来。借
少商
商金之气,由阴侧转入阳侧,阴金至此已转化为阳金矣,故名“商阳”。张隐庵曰:“阳明司四时之秋令,而太阴主四时之清秋。”揆之此意,则少商为秋商之初,商阳为秋商之正也,故名本穴为“商阳”。

经属

属 手阳明大肠经 。为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的井穴,五行属金。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取法:食指末节指甲根角,靠拇指侧的位置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背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皮薄,由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组织内有少量的纤维束连于皮肤的真皮层和骨膜之间,除上述神经外,还有来自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背支,并有同名静脉、神经伴行,与对侧同名动脉互相吻合,形成血管网。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阳明之热、 醒脑 苏厥

主治: 咽喉肿痛 ,耳呜 耳聋 , 中风昏迷 ,热病, 发热 ,高热, 中暑 ,无汗,齿痛,下齿痛, 青盲
,颔肿,胸满,胸中烦闷,喘咳,手指麻木,食指麻木,口干, 咽炎 , 扁桃体炎 , 腮腺炎 , 喉痹 , 疟疾 , 高热不退 , 缺盆 痛、 肩痛
、臂肿痛,肩痛引缺盆 , 急性胃肠炎 ,急性 腹泻 ,脑出血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按摩 :用双手刺激商阳,可调节肠胃功能,抑制由营养不平衡而导致的肥胖。

配伍

1、配 合谷穴 治腮腺炎。

2、配 尺泽穴 、 委中穴 放血治急性 胃肠炎 。

3、配 水沟穴 、 百会穴 、 内关穴 治 中风 昏迷。

4、配 少商穴 、 合谷 穴治咽喉肿痛, 急性扁桃体炎 , 目赤肿痛 。

5、配合谷穴、 足三里穴 治 肠伤寒 。

6、配少商穴、 中冲穴 、 关冲穴 治中风,中暑。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素问 ·缪刺论》: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 喘息
,而支胠,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瘠,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

《 针灸甲乙经 》:热疟口干,商阳主之。臂瘛引口中,寒,肿肩肿,引缺盆,商阳主之。青盲,商阳主之。耳中生风, 耳鸣
,耳聋,时不闻,商阳主之。口干下齿痛,商阳主之。

《 针灸大成 》: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聋,寒热痎疟,口干,颐颔肿,齿痛, 恶寒
,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

《 备急千金要方 》:商阳、 巨髎 、 上关 、 承光 、 瞳子髎 、 络却 ,主青盲无所见。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喘咳支肿。

《循经考穴编》:指麻木。

《 医宗金鉴 》:中风暴仆昏沉,痰塞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