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食窦 Shídòu,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命关。食,指食物与饲养,又为藏谷之窖。窦,孔穴, 水道 也。《 外台秘要
》有:“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辘辘常有水声。”似有水谷从此通过,因名食窦。

经属

属 足太阴脾经 。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仰卧,乳头旁开3横指,再向下1个肋间隙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五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4、5、6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皮神经及胸腹壁浅静 脉经
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和其下缘,入前锯肌,再深进肋间内、外肌及其间的肋间血管和神经。前二肌由胸前神经和胸长神经支配,后二肌由肋间神经支配。在胸内筋膜的深面,正对第5肋间隙是胸膜腔及肺,因此,不宜深刺与提插。

作用与主治

作用:宣肺平喘, 健脾和中 , 利水消肿

主治: 胸胁胀痛 , 嗳气 , 反胃 ,噫气,翻胃,食已即吐, 噎膈 , 胃炎 , 腹胀 , 水肿 ,腹胀, 黄疸 ,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 气喘 ,
胁痛 不止,腹水, 肝区疼痛 , 肺炎 , 胸膜炎 , 肋间神经痛 , 咳嗽 ,痰饮,少乳 , 气管炎 , 肝炎
,尿潴留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内有肺脏,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将中间三指并拢,以指腹揉按食窦穴,每次1~3分钟,可治心脏疾病引起的 胸痛 、肋间 神经痛 、 心悸 等疾病。

配伍

1、配 足三里穴 、 中脘穴 治 腹痛 。

2、配 支沟穴 、 阳陵泉穴 治胸胁胀痛。

3、配 膻中穴 治胸肋胀痛。

文献摘要

《 备急千金要方 》:食窦主膈中雷鸣,察察隐隐,常有水声。

《 针灸大成 》: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常有水声,膈痛。

《 类经图翼 》:主治胸胁支满,咳唾逆气,饮不下,膈有水声。

《 扁鹊心书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黄疸,眼目及遍身皆黄,小便赤色,乃冷物伤脾所致,灸右命关一百壮,忌服凉药,若兼黑疸及房 劳伤 肾,再灸
命门 三百壮。反胃食已即吐,乃饮食失节,脾气损也,灸命关三百壮。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肾气衰,灸左命关, 关元
各二百壮。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盖脾为五脏之母,后天之本,属土,生长万物者也,若脾气在,虽病甚不死,此法试之极验。

《外台秘要》: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辘辘常有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