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外关 Wàiguān,出《 灵枢
·经脉》。外,指前臂外侧。关,关隘,关要。此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陷凹中,为手少阳三焦络脉别出与手厥阴心包联络处,故名外关,与 内关
相对。杨上善说:“此处少阳之络,别行心主外关,故曰外关也。”又本穴为手少阳之络,得手厥阴过经来会之气,溢于无名指之端,是为 关冲 。关冲治症,多与本穴略同。

经属

属 手少阳三焦经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 阳池 与 肘尖 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法:拾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本干。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此处皮肤及皮下筋膜较掌侧厚而松弛,桡神经的浅支与头静脉起始部伴行,尺神经的手背支和贵要静脉起始部伴行。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经小指伸肌的桡侧入小指伸,深进在拇长伸肌的尺侧入示指伸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清热解表 , 通经活络

主治:头面、耳目及本经脉所过的疾患:如 感冒 , 头痛 , 发热 , 耳鸣 , 耳聋 ,目痛, 咽肿 ,口眼斜, 瘰疬 ,胸 胁痛
,手颤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热病, 目赤肿痛 ,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颤,颊痛,胁肋痛,上肢痹痛, 偏头痛 , 鼻衄 , 牙痛 , 急惊风 , 失眠 ,
咳嗽 , 腹痛 , 便秘 , 肠痈 , 霍乱 ,上肢疼痛,五指痛,不能握物,落枕,现代又用外关穴治疗感冒,
三叉神经痛 , 腮腺炎 , 高血压 , 小儿麻痹后遗症 , 偏瘫 , 耳鸣耳聋 ,鼻衄牙痛,上肢 关节炎 ,桡神经麻痹,急性 腰扭伤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腹痛便秘,肠痈霍乱,脑血管后遗症, 遗尿 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或透 内关穴
,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指端;或向上斜刺,针感可向上扩散至肘、肩部,以治肘、肩及躯干疾病;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以治疗手腕疾患。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用拇指揉、点外关穴,力量由轻到重,以穴位下有酸胀感为度,可治 腰痛 、手臂疼痛、偏头痛、风湿等症。

配伍

配 大椎穴 、 曲池穴 、 风池穴 治 感冒发热 。

配 听会穴 、 中渚穴 治 耳聋耳鸣 。

配 曲池 穴、 太冲穴 治高血压。

配肩髑穴、曲池穴、 手三里穴 、 合谷穴 治上肢 瘫痪 。

配内关穴、 阳陵泉穴 治胁肋痛。

配 听宫穴 、 听会 穴治耳聋。

配 肩髃穴 、曲池穴、 手三里 穴、 合谷 穴治上肢瘫痪。

配 大椎 穴、曲池穴、 列缺穴 、合谷穴治感冒发热。

配 阳池穴 、 中渚 穴治手指疼痛,腕 关节疼痛 。

配 太阳穴 、 率谷穴 治偏头痛。

配 后溪穴 治落枕。

配 足临泣穴 治耳目、颈项及肩部病证。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 针灸甲乙经 》:肘中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外关主之。耳焞焞浑浑聋无所闻,外关主之。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治肘臂不能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耳聋无所闻。

《 类经图翼 》:凡三焦相火炽盛及 大便不通 ,胁肋疼痛者,俱宜泻之。

《八脉八穴治症歌》:肢节肿痛膝冷, 四肢不遂 头风 ,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手足热麻 盗汗 ,破伤眼肿睛红,伤寒 自汗 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 针灸大成 》:主耳聋,浑浑焞焞无闻,五指尽痛,不能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