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外踝尖 wài huái jiān,出《 备急千金要方 》。足两踝之一。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取法:正坐垂足,外踝之最高点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外踝骨膜。分布有腓浅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其血液由胫前动脉的外踝网有和腓动脉和外踝支供应。

作用与主治

作用: 舒筋活络

主治: 淋病 ,卒淋, 脚气 ,脚外廉转筋,十趾 拘挛 , 牙痛 ,牙痈, 口疮 , 风火牙痛 , 喉痹 咽痛
,白虎历节风痛,踝 关节肿痛 ,小儿 重舌 , 扁桃体炎 ,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

刺灸法

刺法: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 :外踝尖穴善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脚气,常用拇指指腹揉按。

穴位配伍

配 解溪穴 、 申脉穴 、 昆仑穴 治外踝 关节扭伤 。

配 内踝尖穴 、 太冲穴 治齿痛、扁桃体炎。

文献摘要

《备急灸法》:葛仙翁陶隐居治风牙痛不可忍,灸足外踝尖三炷。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 针灸大成 》:外踝尖二穴……治脚外廉转筋及寒热脚气,宜 三棱 针出血。

《 医学纲目 》:白虎历节风痛,两踝尖灸之。

《 外科大成 》:牙痈,灸外踝骨尖三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