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小肠俞 Xiǎochángshū,出《 脉经 》。小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小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小肠俞。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小肠之背俞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取法: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2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分布着第一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五腰神经和第一、二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骶神经后支共5对,第一至第四对分别由骶后孔穿出,布于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臀部内侧的皮肤。第一至第三对骶神经后支称臀中皮神经。第5对骶神经和尾神经不分支,从骶骨裂孔穿出,分布于覆盖尾骨的皮肤。

作用与主治

作用:通肠利腑, 清热利湿 。

主治:二便、腰骶等疾患:如 腹痛肠鸣 , 泄泻 痢疾 , 便秘 , 便血 , 遗精 , 遗尿 ,淋沥, 尿血 , 疝气 ,妇人 带下 ,消渴, 头痛
,腰骶痛,白带, 小腹胀痛 , 腰腿痛 , 腹痛 ,泄泻 ,痢疾, 月经不调 ,带下, 腰痛 , 赤白痢疾 ,
赤白带下 ,腰骶疼痛, 盆腔炎 ,现代又多用小肠俞治疗急 慢性肠炎 ,骶髂 关节炎 , 肠炎 , 子宫 内膜炎, 痔疮 等。

配伍

配 大横穴 、 下巨虚穴 治肠炎, 腹泻 ,痢疾。

配 天枢穴 、 足三里穴 、 上巨虚穴 、 关元穴 治 腹胀 、痢疾、便秘。

配 肾俞穴 、 三阴交穴 、 三焦俞穴 、 关元 穴、 曲泉穴 治泌尿系 结石 。

配关元穴治下元不足,遗精,遗尿。

配 大肠俞穴 、 承山穴 治痔疮。

配关元穴、 中极穴 、 血海穴 、三 阴交穴 治妇科病。

配 中极 穴、关元穴、 肾俞 穴、 足三里 穴治遗尿。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向下斜刺2~2.5寸,针感扩散至骶髂关节,用以治疗骶髂关节疾患。不能深刺。

灸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小腹痛控睾引腰嵴, 疝痛 、上冲心,腰嵴强,溺黄赤,口干,小肠俞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主 泄痢 脓血。

《备急千金要方》:寒热, 赤白痢 疾及腰嵴痛, 小便不利 ,妇人带下。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虚乏,灸小肠俞随年壮。

《 针灸大成 》:主妇人带下。

《 针灸 逢源》:治淋沥,遗尿,五痔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