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侠溪 XIáxī,出《 灵枢 ·本输》。侠通“夹”,溪即沟溪,此穴在第四、五趾的夹缝间,如处沟溪,故名侠溪。

经属

属 足少阳胆经 。是足少阳胆经的荥穴,五行属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坐位,在足背部第4、第5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足背筋膜、第四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肤的结构疏松。趾静脉归流于足背静脉弓,经足背静脉网,外侧则流向小隐静脉。骨间背侧肌位于跖骨间隙内,每条肌都起始于相邻两个跖骨的侧面。第四骨间背侧肌绕过足第四趾第一节趾骨的外侧,部分移行趾背腱膜。骨间肌由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平肝熄风 , 消肿止痛

主治:头胸、下肢等疾患:如 头痛目眩 ,颌痛,外眦红肿, 迎风流泪 , 耳鸣耳聋 ,颊肿,腋下肿,胸 胁痛 , 瘰疬 , 乳痈 , 气喘 ,咳逆, 疟疾
,偏风,狂疾,足背红肿,五趾拘急,趾隙湿烂,足心 发热 , 四肢浮肿 , 头痛 ,目眩, 耳鸣 , 耳聋 , 目赤肿痛 ,热病,胁肋疼痛, 眩晕 ,
胸胁疼痛 ,膝股痛,足跗肿痛,现代又用侠溪穴治疗 偏头痛 , 高血压 , 咯血 , 肋间神经痛 , 乳腺炎
,下肢麻痹,胁肋痛,寒热,目外眦痛,颊颔肿,足背肿痛,足趾痉挛, 坐骨神经痛 ,脑卒中,腋 淋巴结炎 , 咳血 等。

配伍

1、配 太阳穴 、 率谷穴 、 风池穴 治少阳头痛。

2、配 支沟穴 、 阳陵泉穴 治胸胁痛。

3、配 听宫穴 、 翳风穴 治耳鸣,耳聋。

4、配 太阳 穴、 太冲穴 、 阳白穴 、 风池 穴、 头临泣穴 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头痛目眩、耳呜时,可按揉侠溪穴来缓冲。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膝外廉痛,热病汗不出,目外眦赤痛,头眩,两颔痛,寒逆泣出,耳鸣聋,多汗,目痒,胸中痛,不可反侧,痛无常处,侠溪主之。胸胁支满,寒如风吹状,侠溪主之。狂疾,侠溪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主少腹坚痛, 月水不通 。主乳肿痈溃。主疟,足痛。主胸中寒,如风状,头眩,两颊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胁支满,寒热汗不出,目外眦赤,目眩,颊颔肿,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