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心俞 Xīnshū,出《 灵枢 ·背腧》 。心即心脏,俞即输注,本穴是心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心俞。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心之背俞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法: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四、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重叠分布。该穴深部为第五肋间隙。肋间隙内的血管和神经走行的规律为:在肋间隙后部,即肋角内侧,血管、神经位于每一肋间中间,其排列次序不定;在肋角前方,肋间动、静脉和神经进入肋间内肌和最内肌之间,紧贴肋沟前行,为肋骨下缘所保护,其排列顺序自上而下是动脉、静脉和神经。所以针经肋间结构时,应注意避开肋间血管和神经,但不能伤及其胸腔内相对应的胸膜腔、肺及肝。

作用与主治

作用:养血宁心, 理气止痛 ,通络宽胸。

主治: 咳嗽 , 吐血 , 梦遗 , 心痛 ,胸背痛, 心悸 ,心烦, 失眠 ,多梦, 癫狂 痫, 盗汗 , 惊悸 , 健忘 , 癫痫 ,癫狂,风湿性
心脏病 , 冠心病 ,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 , 心绞痛 , 胸闷 ,卧不得安, 失音 不语,咳嗽唾血, 咯血
, 便血 ,肩背痛, 痈疽发背 , 手足心热 , 遗精 ,现又多用心俞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房纤颤, 神经衰弱 , 精神分裂症 , 肋间神经痛
,癔病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 软组织损伤 等。

配伍

1、配 巨阙穴 、 内关穴 治心痛、惊悸。

2、配 内关 穴、 神门穴 治失眠、健忘。

3、配 神门 穴、 三阴交穴 治健忘,失眠,惊悸,梦遗。

刺灸法

刺法: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避免伤及肺脏。

灸法:可酌情使用灸法或 拔罐 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素问 》:热病 气穴 ,五椎下间主肝热。

《 外台秘要 》:主心痛,与背相引而痛。

《 针灸大成 》:主 呕吐 不下食。

《 针灸甲乙经 》:寒热心痛,循循然与背相引而痛……泪出悲伤,心俞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吐逆,呕不得食,灸心俞百壮。 中风 心急,灸心俞百壮,当权其缓急可也。

《循经考穴编》:心家一切邪热,唇口破裂,心血不能入肝,在上妄行,在下便血。

《外台秘要》:主寒热心痛,循循然与背相引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