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腰眼 yāoyǎn,出《 肘后备急方 》。别名鬼眼。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取法:俯卧,两侧髂前上棘水平线与嵴柱交点旁开约1横掌凹陷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和骶棘。分布有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

作用与主治

作用:强腰健肾

主治: 腰痛 , 月经不调 , 带下 等妇人诸疾, 痨瘵 ,小 腹痛 ,肾下垂, 睾丸炎 , 腰肌劳损 ,腰部软组织 扭挫伤 , 尿频 , 遗尿 , 虚劳
,消渴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 ,有时可向臀部放散。不可直刺过深。

灸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 :经常按揉推擦腰眼穴,可防治腰肌劳损。

穴位配伍

配 委中穴 、 肾俞穴 、阿是穴治慢性腰痛。

配 脾俞穴 、 肾俞 穴治肾下垂。

配肾俞穴、 脾俞 穴、 次髎穴 治 痛经 。

文献摘要

《 备急千金要方 》: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

《医说》:灸瘵疾……当以癸亥夜二更……之时,解去下体衣服,于腰上两旁微陷处, 针灸
家谓之腰眼,直身平立,用笔点定,然后上床合面而卧,每灼小艾炷七壮,劳蛊或吐出,或泻下,即时平安,断根不发,更不传染。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腰眼,奇穴。……针三至五分。灸三至七壮。主治 虚弱羸瘦 、 肺结核 、 气管炎 、睾丸炎、腰 神经痛
。一说主痨病、腰痛、妇科病、消渴、 梅毒 、劳虫、血凝 气滞 、下腹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