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迎香 Yíngxiāng,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 冲阳 。迎即迎接,香即香气,此穴善治鼻病,以恢复嗅觉,故名迎香。

经属

属 手阳明大肠经 。为手阳明大肠经和 足阳明胃经 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取法:双手轻握拳,食指和中指并拢,中指指尖贴鼻翼两侧,食指指尖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皮下组织内有面神经的分支和面动脉的鼻外侧动
脉经 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而达提上唇肌,该肌由面神经的颊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祛风 通窍 , 理气止痛

主治: 鼻塞不通 ,口眼斜, 鼻衄 , 鼻渊 ,鼻息肉,嗅觉减退, 喘息 不利,面痒浮肿、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痉挛,鼻息肉,胆道蛔虫症, 便秘 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0.2~0.3寸;或沿皮刺0.5~1寸。

灸法:不宜灸。《 针灸大成 》:禁灸,恐火气有伤气道 ,肺恶热也。

按摩 :遇到伤风引起的流鼻涕、 鼻塞 ,或者 过敏性鼻炎 ,按摩迎香至 发热 ,立刻见效。

配伍

1、配 合谷穴 治面痒浮肿。

2、配 上星穴 、 印堂穴 、 合谷 穴治 鼻炎 。

3、配 风池穴 、 外关穴 治外感 鼻塞流涕 。

4、配 水沟穴 、合谷穴治鼻塞不闻香臭。

5、配 水沟 穴、 胆囊穴 、 足三里穴 、 中脘穴 透 四白穴 治胆道 蛔虫病 。

6、配 头临泣穴 、 太冲穴 、合谷穴治 目赤肿痛 。

7、配合谷穴、 上星 穴、 印堂 穴治鼻塞、鼻衄。

8、配印堂穴、合谷穴治急 慢性鼻炎 。

9、配 四白 穴、 地仓穴 、 阳白穴 治面神经 瘫痪 ,面肌痉挛。

10、配 阳陵泉穴 、 丘墟穴 治胆道蛔虫症。

文献摘要

《 针灸 甲乙经》: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喎僻多涕,鼽衄有痈,迎香主之。

《太平圣惠方》:鼻息不闻香臭,偏风面痒及面浮肿。

《针灸大成》:主鼻塞不闻香臭,偏风,口,面痒浮肿,风动面痒,状如虫行,唇肿痛,喘息不利,鼻,多涕,鼽衄骨疮,鼻有息肉。

《百症赋》: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