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阴谷 Yīngǔ,出《 灵枢
·本输》。阴,指内侧。谷,两山间流水之道。本穴为肾少阴之合穴,在腘窝横纹内侧端,为阴,是处屈膝时当半腱肌、半膜肌之间的凹陷中,其形似谷,故名阴谷。

经属

属 足少阴肾经 ,是足少阴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取法:微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两条筋,两筋之间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侧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分布着股内侧皮神经。皮肤由股内侧和股后皮神经分布。皮薄,皮下组织疏松。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入腘筋膜的内部,在半膜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外侧深进起于股骨内侧髁后面的腓肌内侧头,直达骨面。半膜肌、半腱肌由坐骨神经的肌支支配;腓肠肌内侧头是组成小腿三头肌的一部分,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益肾 调经 , 理气止痛

主治:少腹,前阴,肝肾等疾患:如 少腹疼痛 , 小便不利 , 疝气 偏坠, 遗精 阳痿 , 阴囊湿疹 , 崩漏 , 带下 , 经闭
,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阳痿,疝气, 月经不调 ,小便难,阴中痛, 癫狂 ,膝股内侧痛,癃闭,现代又多用阴谷穴治疗 肾炎 , 尿路感染 , 阴道炎
,阴部瘙痒, 子宫出血 , 癫痫 , 精神分裂症 , 膝关 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遗精, 阴囊湿痒 ,膝痛,尿潴留,
泌尿系感染 ,阴茎痛, 外阴炎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胃炎 , 肠炎 ,精神病, 阴痒 ,膝 关节炎 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有麻胀感,可扩散至腘窝部,有时亦可向足跟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按摩 :用食指指腹揉按阴谷穴,力度适中,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疗阳痿、 早泄 、遗精、 前列腺炎 等男性功能障碍疾病。

配伍

配 肾俞穴 、 关元穴 治阳痿,小便难。

配 曲池穴 、 血海穴 、 曲骨穴 治阴痛,阴痒。

配 关元 穴、 气海穴 、 肾俞 穴治淋证。

配关元穴、 交信穴 、 三阴交穴 治崩漏。

配肾俞穴、 命门穴 、关元穴、三 阴交穴 、 阴陵泉穴 治 小便淋沥 不尽。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男子如蛊,女子如阻,寒热,少腹偏肿,阴谷主之。狂癫,阴谷主之。妇人漏血, 腹胀 满,不得息,小便黄,阴谷主之。舌纵羡下,烦闷,阴谷主之。

《 针灸大成 》: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

《循经考穴编》:阴囊湿痒,带漏不止。

《百症赋》:中邪 霍乱 ,寻阴谷、三里之程。

《 针灸聚英 》:妇人漏下不止。

《 医宗金鉴 》:舌纵涎下,腹胀烦满,溺难,小腹疝急引阴,阴股内廉痛为 痿痹 ,及女人漏下不止。

《通玄歌》:连脐 腹痛 ,泻足少阴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