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鱼际 Yújì,出《 灵枢 ·本输》。鱼即鱼类,际即边际,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鱼,此穴处其边,故名鱼际。

经属

属 手太阴肺经 。为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荥穴,五行属火。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取法:一手轻握另手手背,弯曲拇指,指尖垂直下按第1掌骨中点肉际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有从拇指流向头静脉的小静脉支。分布着桡神经浅支。皮肤手掌与手背皮肤移行部,由桡神经浅支和正中神经的第一掌侧总神经分布。上列诸肌除拇短屈肌深头由尺神经支配外,其他各肌则由正中神经指掌侧总神经的返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清肺热 、 利咽喉

主治: 咳嗽 , 咳血 , 头痛 ,外感, 感冒 , 发热 ,伤寒汗不出, 咽炎 , 咽干 , 咽喉肿痛 , 扁桃体炎 , 支气管炎 , 支气管哮喘 ,
失音 , 肺炎 ,支 气管炎 ,多汗症, 鼻出血 , 乳腺炎 , 乳痈 ,掌中热,手腕部腱鞘病,肘挛指痛,指麻,肘挛, 肩痛 , 腹痛 食不下, 呕吐
,胸背痛, 小儿疳积 ,小儿 营养不良 ,善悲易恐,精神失常,心律失常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疼胀。

灸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不宜瘢痕灸。

按摩 :每天早晚各按揉鱼际200次。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在鱼际处用力向下按压,并配合左右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可治 痰热咳嗽 。

配伍

1、配 尺泽穴 治唾血。

2、配 风府穴 、 合谷穴 治 喉痹 。

3、配 肺俞穴 治 小儿咳嗽 。

4、配 列缺穴 、 少泽穴 、 缺盆穴 治咳嗽。

5、配 巨骨穴 、 尺泽 穴治 咯血 。

6、配 乳根穴 、 少泽 穴、 太冲穴 治乳痈。

7、配 合谷 穴治咳嗽,咽喉肿痛,失音。

8、配 孔最穴 、 中府穴 治 哮喘 。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灵枢》:肺 心痛 也,取之鱼际、 太渊 。

《黄帝 内经 灵枢·热病》: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 大都 、 太白 。泻之则热去
,补之则汗出。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 医宗金鉴 》:惟 牙痛 可灸。

《 针灸甲乙经 》:凡唾血,泻鱼际,补尺泽。

《 针灸
甲乙经》:寒厥及热烦心,少气不足以息,阴湿痒,腹痛不可以食饮,肘挛支满,喉中焦干渴,鱼际主之。痉,上气,鱼际主之。唾血,时寒时热,泻鱼际,补尺泽。短气心痹,悲怒逆气,怒,狂易,鱼际主之。胃逆,
霍乱 ,鱼际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产后宜勤挤乳,不宜令汁蓄积,蓄积不去,便结不复出,恶汁于内,引热温壮结坚,牵掣痛,大渴引饮,乳急痛,手不得近,成妒乳,非痈也。急灸两手鱼际各二十七壮。断痈状也。

《 针灸大成
》:主酒病,恶风寒,虚热,舌上黄,身热头痛,咳嗽哕,伤寒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心烦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支满,喉中干燥,寒栗鼓颔,咳引尻痛,溺血呕血,心痹悲恐,乳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