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玉枕 Yùzhěn,出《 针灸甲乙经
》。名解:玉,金性器物,肺金之气也。枕,头与枕接触之部位,言穴所在的位置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为凉湿水气。本穴物质为 络却穴 传来的寒湿水气与
天柱穴 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汇合而成天部的凉湿水气,其性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名。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取法:沿后发际正中向上轻推,触及枕骨,由此旁开2横指,在骨性隆起的外上缘有一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有枕动、静脉。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皮肤由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由脂肪和纤维束组成,纤维束之间有随神经走行而分布的枕动静脉、耳后动静脉的分支。针在皮下筋膜内,可刺及穴位下的枕大神经。枕额肌的枕腹起自上项线外侧与乳突上部,止于帽状腱膜的后缘,受面神经耳后支支配。腱膜下结缔组织层内的导血管为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重要途径之间。

作用与主治

作用:疏风清头, 通经活络 , 通窍 明目 。

主治:头目及局部疾患,如 头痛 ,后头痛,目痛, 鼻塞 , 呕吐 ,目视不明,项部强痛,目眩 , 癫痫 , 目赤
, 耳聋 ,项强,寒热骨痛,现多用玉枕穴治疗 三叉神经痛 , 近视 ,枕 神经痛 ,视神经炎,嗅觉减退,青光眼,近视眼, 鼻炎 , 口疮 , 足癣 等。

配伍

1、配 大椎穴 治头项痛。

2、配 大杼穴 、 合谷穴 治头痛,鼻塞,恶风。

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有枕动脉、枕静脉,枕大神经分支,故本穴不能深刺。

灸法: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文献摘要

《 针灸 甲乙经》:头项恶风、汗不出、凄厥 恶寒 、呕吐,目系急、痛引頞,头重项痛,玉枕主之。寒热骨痛,玉枕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脑风疼痛不可忍。

《 千金翼方 》:多汗寒热,玉枕主之。

《 针灸大成 》:主目痛如脱,不能远视,内连系急 头风 痛不可忍,鼻窒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