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加龙牡合调肝散治痹症
C先生, 29岁,安徽籍建筑工人。2020年1月8日初诊。
人:已婚未育,身高约1米八,瘦高肤黄,表情忧郁,面部三角区显暗红色。
主诉:腰酸背痛多年。
现病史:患者因在工地工作较艰苦,经常腰酸背痛,日轻夜重,或痛得不能入睡,起床得减,已婚未育,担心自己“肾虚”来就诊。二便正常,因腰痛而睡眠一般,双手、脚均有冻疮,居住环境寒冷。问及父母无慢性病史。
查体:舌红苔腻,脉弦有力,腹肌紧,双手脚暗紫、冰冷,脚踝处已现紫色冻疮,双下肢肌肉紧实,静脉曲张。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调肝散,6剂水煎服。
柴胡根10g 黄芩9g 半夏10g 党参12g 肉桂9g 茯苓10g 制军10g 龙骨10g 牡蛎10g 干姜6g红枣15g 甘草6g 细辛4g 当归10g
川芎10g 酸枣仁10g 木瓜10g 石菖蒲10g 牛膝30g 。
2020年1月13日第二诊:已服5剂,腰背疼痛大减,不干工地上负重的活基本感觉不到疼痛,半夜也无疼痛感,面部三角区暗红减轻一下子清爽了很多。舌红苔腻,脉弦,双手较前温和。守方,6剂巩固。
诊病思维:
1、患者为较典型的柴胡体质者。
2、柴胡体质者精神容易紧张、忧郁,身体不够放松,加上腹肌与小腿肌肉紧实等体征,因长期多年的工地体力劳动,居无定处,已是频繁的腰酸背痛,加之担心“肾虚”的忧郁神情,一下子让人想到了“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3、调肝散出自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卷十八,原书记载本方主治“郁怒伤肝,发为腰痛。”《经方》精品班专题讲座中把调肝散开发为腰痛的常用方,方证要点为:晨醒腰痛、起床得减,小便正常、苔白不渴。临床上亦常见到李老师使用调肝散与柴胡剂合方取效。本例腰酸背痛,日轻夜重,起床得减,神情忧郁,双手、脚冻疮,为调肝散证。
4、从整体体征看患者体质尚壮实,神情忧郁,肌紧,舌红,苔腻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从局部表现来看腰酸背痛多年,双手脚紫红、冰冷,均为寒邪凝结,血郁湿滞所致,腰背疼痛病程延久,已在厥阴血分,两方合方,气血同调,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
作者:龚雪梅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