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女士,54岁,2018年10月16日来诊。

** 形貌: **形体偏瘦,神情憔悴,面色萎黄,黯淡无光。

** 主诉: **食肉则腹泻3年余。

** 病史:
**患者于3年多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食肉腹泻,红肉白肉、肥肉瘦肉均不能受纳,吃菜也基本是水煮青菜,不能放油,否则即出现腹部痞满,肠鸣泻下,日达4~5次,泻下之物或臭秽或无气味。知饥欲食,却碍于食肉即泻而不敢食,深感痛苦。平素食冷则腹部痞满、胃脘隐痛,食热则口干口苦、齿疼咽痛。两年前曾至医院就诊并行相关检查(检查报告单已遗失),诉胃镜下见一片“痱子般”的胃息肉,余检查无异常。多方求医,间断中西药治疗不见寸功。

刻诊:食欲纳食可,不食肉大便正常,口干不欲多饮。舌淡红苔薄黄,脉沉滑,腹软、剑突下有轻压痛。

** 处方: **姜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3g 干姜6g 甘草5g 党参10g 乌梅15g 大枣15g, 六剂,水煎,温服。

10月25日第二诊,患者诉服药期间一切正常,试吃几片瘦肉片未出现腹部痞满,大便正常,但停药期间食肉仍腹部痞满、腹泻,无口干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滑。处方:姜半夏10g
黄芩10g 黄连3g 干姜8g 甘草5g 党参10g 乌梅15g 大枣15g,六剂,水煎温服。

11月23日,患者儿媳妇从外地回家,微信告知,午餐见婆婆吃鸭肉吃得甚欢,吃后无异常,并诉二诊六剂药服完之后,一切正常,患者持二诊方就近取药,间断服药,每天都有食肉,停药食肉亦一切正常。药证相投,嘱可守方间断服用。12月18日,随访一切正常,已停药一周病情未见反复。

按:半夏泻心汤证是心下满而不痛的痞证,“但满而不痛”是痞证的辨证要点,但临床所见,“心下痞满”并非绝对不痛,有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隐隐作痛。本案患者食肉即泻三年余,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浊气中阻,升降失常;食冷则腹部痞满、胃脘隐痛,食热则口干口苦、齿痛咽痛,寒热不耐,正合“心下痞、中州虚弱、寒热错杂”之经旨,为治疗指明了方向,治宜寒热共投、苦辛并用、补益中土,半夏泻心汤为不二之选。加乌梅一味是曾在王幸福老师的《杏林薪传》里看到的一篇用济生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息肉的经验方文章,此方是重庆中医研究所龚志贤老中医根据宋代严用和治疗肠风便血而设的方药加味而得,原方重用乌梅,称疗效可靠。且《本草经》云:“乌梅去死肌、疗青黑痣、蚀恶肉。”《本草求真》亦谓:“乌梅酸涩而温,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于死肌、恶肉、黑痣则除。”患者诉曾行胃镜检查见“一片痱子般的胃息肉”,故加乌梅一味以图消息肉并涩肠止泻。方证相应,故得佳效。

作者/赖晓玲

深圳市宝安区杨梦瑜中医诊所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