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49 岁妇女。体温高达 40℃
,持续数日,因脑症发谵语狂乱之状。根据患者主诉,胸苦,由胸正中线至右乳下苦闷,咳嗽,咯铁锈色痰。舌苔褐而厚,尚有津液;脉沉迟。腹诊:右季肋、心下有抵抗,压之苦闷,诱发咳嗽。右胸遍及浊音与大小水泡音,诊为大叶性肺炎。

柴胡桂枝汤、桃核承气汤小量兼服,未能好转。翌日出诊,口渴,水一刻亦不离口,喘急并有呼气性困难,呼气有如呼噜呼噜奇异之声,处于烦躁闷乱状态。颜面潮红,无因由而胸烦苦闷。体温
39℃。

因有“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反覆颠倒,心中懊恼(忄农)
”急迫之状,根据大塚敬节建议,与栀子甘草豉汤。服后时余,黏痰排出,奇异呼吸音消失,热解,食欲增进,咳嗽亦显著好转,数日痊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注评:

大叶性肺炎为链球菌感染,通常需要抗生素来治疗,了了
3味药竟起到如此明显疗效,让人匪夷所思!能想到栀子甘草豉汤证,恐怕也只有大塚敬节这样天才级的人物才能为之。以笔者的认知水平,能够想到的处方有小柴胡加石膏汤、麻杏石甘汤,总不离柴胡剂及麻黄剂;想得再深一些也就是小陷胸汤。急性感染性炎症多选用柴胡剂,呼吸系统以咳喘为主症多用麻黄剂,有热离不开石膏,这的确也是一般的临证思路。由此看来,高手是不受俗套限制的!

单就发热
39℃而言,大部分医生在选方时可能就把栀子类方屏蔽了,从潜意识中就不相信栀子类方这种小方子能够退热。回过头来再看栀子豉汤的条文,“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忄农),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有关发热的描述赫然在目!就连栀子干姜汤的条文也都有“身热不去”。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医生可能小瞧了栀子类方了。

本文摘自《汉方治验选读》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