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夏,到昌邑巡回医疗,遇一青年男子,在麦收劳动后大汗淋漓,口渴,饮大量生水,仍然热不可耐,为纳凉,跳进池塘沐浴。归后当晚,恶寒高热,咳嗽,气喘,请乡村医生注射青霉素。2天后热退,但哮喘不止,入夜加重,曾服各种西药,病未好。3个月来靠服氨茶碱缓解症状。

查看病人时见微微作喘,伴有哮鸣,面带倦容,时而轻咳,吐出少量白黏痰,舌苔薄白,脉略数。结合病史,此病系哮喘无疑。病人年轻体壮,无宿痰,病因劳动后出汗,以冷水激之而发。劳动后腠理开,大汗出,以冷水洗澡,水寒之气从皮毛入侵,皮毛阻塞,肺气不利,上逆而致喘。《伤寒论》第75条说:“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部分注家认为饮水多之喘可用小青龙汤,遂用小青龙汤3剂以治。

3日后病人复诊时说:“服药后心中微微作悸,哮喘如故。”我反复斟酌,决定采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以辛温解肌,利气定喘。服3剂后复诊,病人症状大减,复开3剂,服后病愈。(刘镜如《黄河医话》)

本文摘自《经方直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林盛进著,本文内容为作者收录《黄河医话》中刘镜如的医案一则。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