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临床上的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任何疾病只要影响到胃,均可引起呕吐。笔者遇1例顽固性呕吐患者,病程长达2年多,以甘草干姜汤合薯蓣半夏粥服用后取得明显疗效,现汇报如下。

患者陈某荣,男,77岁,2021年1月7日初诊。

主诉:呕吐2年余,加重1月。

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患者2009年患脑出血后遗左侧肢体偏瘫,2012年又患脑梗塞,左侧肢体偏瘫加重,不能行走,轮椅出行。近2年来经常出现呕吐,饭后为甚。近1月天天呕吐数十次,有时是胃内容物,有时是痰涎。曾多方西医、中医治疗无明显疗效,经人介绍求诊。

刻下:神志清楚,口齿不清,对答部分切题。呕吐痰涎多,较清稀。胃脘不适,小便失禁,大便成形,舌淡红,苔白稍厚腻,脉沉。

六经辨证为太阴病

辨方证为:甘草干姜汤合薯蓣半夏粥。

处方:生半夏9g(久煎) 生甘草15g干姜20g山药50g(打粉) 2剂。

煎服方法:生半夏煎1小时后入甘草、干姜同煎半小时,去滓,入山药粉搅拌煮成粥,白天每2小时服用1次,每次30-100ml渐加。

2021年1月9日二诊,家属代开药,诉呕吐明显缓解,每天1-2次,呕吐物及痰涎均减少。守上方2剂继续服用。

2021年1月11日三诊,家属代开药,诉呕吐继续缓解,2天1次,痰涎减少。守上方2剂继续服用。

2021年1月13日四诊,家属代开药,诉近2天未呕吐,仅有少许痰涎咳出。守上方2剂继续服用。

患者守方共服了8剂,后再复诊仅偶尔出现呕吐,症状轻微,换方调理其他症状。

案中治疗仅四味药:甘草、干姜、半夏、山药,包含甘草干姜汤、半夏干姜散、薯蓣半夏粥三个方的方义在里面。

甘草干姜汤在《伤寒论》中有2个条文:

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30条:……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

甘草干姜汤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中有1个条文: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甘草干姜汤仅两味药,甘草四两、干姜二两,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胃虚不能制水,水往上犯,下边失禁,在上则呕吐涎沫多,在下则小便失禁。原方重用甘草缓急、养胃液,合上干姜温中、健胃止呕。

该案中涎沫清稀量多,小便失禁,脉沉,寒饮极重,故笔者反而加重了干姜用量,以温中化饮,取得良效。

半夏干姜散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中有1个条文: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主治胃寒停饮导致的呕吐。两方合用即是甘草干姜汤加上半夏,干姜、半夏均为辛温之品,《神农本草经》中谓半夏治心下坚、下气、胸胀、咳逆等。故甘草干姜汤合上半夏加大了降逆止呕祛饮的力度,可谓是锦上添花。

案中患者为老年,基础疾病多,呕吐时间长,呕吐频繁,呕吐痰涎量多而清稀,小便失禁,舌淡红,苔白稍厚腻,脉沉,六经辨为太阴病,里虚寒证,辨方证为甘草干姜汤合薯蓣半夏粥。

薯蓣即为今之山药,《神农本草经》中载为上品。味甘,温,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对普通的里虚寒呕吐的患者甘草、干姜、半夏三药合用足亦,但该患者呕吐频繁,一天日数十次,或为胃内容物,或为痰涎,前医予多种方药均难服下,甚则饮如即吐,致患者闻到药味即拒绝服用。病程日久,呕吐频进食少,津液亏虚,脾胃虚损,甘草合上山药以健脾补中养液。且甘草干姜汤合薯蓣半夏粥同用,方中甘草、干姜、半夏、山药均无明显药味,患者愿意服用,煮为粥糊状,每次少量服用不易吐出,故能达到满意疗效。

薯蓣半夏粥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中山药粉、半夏等分,半夏煎取清汤去渣,调入山药粉末,再煎两三沸,其粥即成。“治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以致呕吐不止,闻药气则呕吐益甚者,诸药皆不能下咽者。”
张锡纯认为“食粥则借其稠黏留滞之力,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药力施行。且山药在上大能补肺生津,则多用半夏不虑其燥,在下大能补肾敛冲,则冲气得养,自安其味。”故本案中甘草干姜汤、薯蓣半夏粥合用,温中止呕、补中养液,采用少量频服的方法,让药粥黏滞在上消化道稍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余琴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