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是中医临床常用经方,原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原文第12条指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3条又说:“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这两条原文指明了桂枝汤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凡见发热、恶风寒、头痛、汗出、脉浮缓等证,不论外感内伤,均可使用本方。笔者在临床中将桂枝汤随症加减运用于儿科临床,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营卫失和,长期遗尿

赵某,男,3岁半,1995年4月25日初诊。患儿自幼夜尿频多,3岁以后仍然每夜必遗,尿液清长。平素倦怠懒动,稍微活动则自汗,面色苍白,肢凉怕冷,饮食及大便基本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曾服用温肾健脾固涩之剂收效不显。分析该患儿病机除遗尿、尿液清长、肢凉怕冷为下元虚寒所致外,稍动则自汗,面苍白懒动为肺气虚弱引起,因而病机当为肺虚气弱、下元虚寒,方用桂枝汤加味。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5g、益智仁15g、菟丝子15g,台乌10g。服药6剂。再诊,患儿遗尿次数减少,由每夜必遗减至3~4日一遗,自汗稍敛,余症也有好转,效不更方,续服6剂。服用中药的同时,嘱家长晚饭后不给进汤水饮料,每夜1时适时唤醒小儿排尿。近日家长来告诉,小儿遗尿基本控制,夜间有尿意时会主动排尿。

按:

遗尿是指发生于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病证。遗尿的病因病机常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水液代谢失常以及膀胱开合失司所致,临证治疗多从健脾温肾固涩小便人手。用既定之方法来治疗千变万化的疾病无异于守株待兔。

结合患儿病证,除遗尿外,面白汗多、倦怠懒动实为肺卫不足,藩篱不密之见症,故循常法治之效果一般,而改用桂枝汤加味治疗收效明显。因足太阳膀胱经既司开合又统摄营卫,主人体一身之表,固护于外,为诸经之藩篱,桂枝汤调和营卫又能温通膀胱经脉,加入益智仁、菟丝子温肾固涩,台乌加强温肾散寒,除膀胱冷气之力,全方用药与肺卫不固,营卫失调,膀胱开合失司的病机一致。

2.脾胃运化失调,纳呆厌食

范某,女,3岁,1995年5月30日初诊。患儿近3个月来无明显疾病因素影响,纳食甚少,每餐大约进食50g,全天共计150g左右。就诊时体重11.5kg,面黄无华,肌肉松软,自汗明显,盗汗也频,便溏不实。检查:心肺(-),腹软稍胀,唇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平素好吃生冷瓜果,既往体质虚弱,易患感冒。证属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纳呆厌食,治选桂枝汤合健运脾胃之剂。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5g、潞党参10g、白术5g、砂仁10g,服药3剂。

再诊,纳食较前增加,每餐约能进食80g左右,大便稍实,余症同前,再诊拟方:桂枝10g、白芍5g、生姜3片、炙甘草5g、大枣3枚、炙黄芪10g、砂仁10g、鸡内金10g,服药3剂。

三诊,患儿饮食、二便基本正常,汗出略减,考虑既往反复感冒,表气必虚,以玉屏风桂枝二陈汤补肺固卫调理脾胃巩固疗效。

按:

厌食证是儿科近年来临床常见病证,多从脾失健运,胃失受纳,脾胃功能失调,视其病机,治疗以调理脾胃运化功能为主。由于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根,脾胃是营卫气血之根本,是营卫气血之统领。

结合该患儿病情看,既往喜食冷饮必伤脾胃功能,反复感冒足以证明营卫气血本自不足,病久影响脾胃运化,运用桂枝汤既可调和营卫又能舒畅、振奋脾胃气机,调整运化功能,更体现了厌食治疗重在运脾醒脾的原则,略佐参术砂仁鸡内金以助补脾开胃之功。脾胃气机舒畅,脾气健运,胃气受纳,厌食可愈;营卫调和,自汗、盗汗、面白体弱易感冒不治而愈。

若见腹胀,食少加枳壳、木香、谷麦芽等理气开胃之品,兼阴虚,口渴,盗汗明显,合参麦饮益气生津;气虚自汗尤著,加炙黄芪、炙麻黄根收敛止汗。

3.藩篱不密,反复感冒

高某,女,2岁,1995年4月25日初诊。感冒2天,清涕涟涟、喷嚏、自汗,稍动则汗出如洗。检查:心肺(-),咽不红,舌淡少苔,指纹淡红达风关,体温不高。患儿既往经常感冒,每月感冒1次以上,自汗频频。其病机为体虚,营卫气血失调为本,外感风邪为标。治宜调和营卫、疏散外邪,选桂枝汤加味治疗。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5g、荆芥5g、苍耳子10g、防风10g,服药2剂。

再诊,服上方后,清涕、喷嚏已除,汗出略减,症见面白无华,神倦食少,以桂枝汤加香砂平胃散调理而愈。

按:

临床常见部分小儿经常感冒,每月感冒1次甚至1次以上,此外还伴有自汗盗汗,其形成的原因在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肉脆,血少,气弱”(《灵枢·逆顺肥瘦篇》),体质较差,卫外不固,外邪每易乘虚而入。阴阳气血失调而又兼外感风邪是导致患儿反复感冒的关键,故用桂枝汤调和阴阳气血以固本,加荆芥、苍耳子、防风疏散外邪以治标,标本兼治而获效。

《内经》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指出了辨清病机对于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运用经方时更不可只问病名就套用原方,而应审明病机,抓住病机灵活运用。

上述三个病案,虽然病名各异,但三者病机都离不开阴阳营卫失调,脏腑枢机不利,症候表现共见病程较长,卫外不固,容易感冒,气虚自汗,舌淡苔薄白,脉弱,指纹淡也是正虚不足之见症。使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平衡阴阳,温通经脉,开启枢机,故用之有效。

本文摘自《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作者/张云洲。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