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性 23岁

诉手心发热,睡觉时脸部发热半月。

以前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最近比较严重,最近三个月体重飙升15斤,平时口干口渴,喜欢喝水,喜欢吃水果,嗜食冷饮,雪糕。

大便时溏时结,溏多,晚上夜尿2到4次。舌胖淡,边有齿痕,苔薄白,中后部偏腻。

辩证:脾肾阳虚,蓄水发热

用方:理中汤+五苓散+肾气丸

药物:

党参15g白术20g茯苓20g白芍15g

熟附子15g桂枝8g泽泻8g 猪苓8g

炙甘草20g 山药20g 山萸肉20g生姜3片

3剂,水煎服,大火烧开,小火煮1小时。

反馈:

我来给你反馈了。之前考虑到大姨妈可能要来,我就抓了三剂。

现在喝完了,好很多了,夜间根本就不用起床上厕所,睡觉脸部也不发热了,口干还是有点,最开心的是脸好像小了一点哈哈哈哈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思辨过程:

患者有个特点,除了症状外,三个月体重上升15斤,虽然不是患者的主诉,但这个是很值得注意的,这是发病的原因,一个切入点。三个月,体重迅速上升,能积累的一定是痰饮水湿,再结合患者舌象,确认无疑。

患者是网诊,信息主要来源是舌象,和症状。

患者舌淡胖,苔薄白腻,水滑,有齿痕。明显的一个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的舌象。所以患者症状虽是热像,但其病机却截然相反。

患者手脚心发热,口干口渴,好像一翻热象,但是看患者舌象,其病因病机没那么简单,如若这个患者,使用清热滋阴之药,必不得法。

伤寒论提到:71……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说说我理解五苓散的病机,五苓散的口渴,是因为畜水导致了人体津液不能输布,导致了口渴,因为津液不能正常运化,起滋养的作用.

所以火象才会显现出来,当津液能够输布全身,口渴啊,烦啊,这些热像就会消失,所以心烦而不用栀子豉类的方子。

五苓散证又称“假白虎汤证”,两方正可以比较一下,当然五苓散和白虎汤都会有津伤的一面,可是两个汤证导致的津伤的原因是不一样的,白虎汤是因为热伤津液,五苓散是因为误汗而伤津液又不能正常化生导致的.

所以同样是烦渴,一个是用五苓散一个是用白虎汤,从症状上来说,五苓散证确实有阳明的一些症状,可以认为是太阳阳明合病,但从病机来说,五苓散是没有阳明的病机的,所以五苓散证是没有里热的(病机层面)。

所以面对这些热像的症状,仲景用了不同的方法去治疗。

而这个病人,就是这种情况,三个月体重长15斤,正是水畜(不一定畜于膀胱)所以在用药以五苓散为主,泻水浊,合理中汤肾气丸健脾补肾,恢复人身水液的气化。

方子还有一个特点是重用甘草。

郑钦安《医理真传》中讲到:…余试为之喻焉:如今之任将火煽红,而不覆自以灰,虽焰,不久即灭,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

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药,立一方,皆有深义。若附子、甘草二物,附子即火也,甘草即土也。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甜不过甘草。”推其极也,古人以药性之至极,即补人身立命之至极,二物相濡并用,亦寓回阳之义,不可不知。

郑钦安,火神的鼻祖,对阴阳的理解非常透彻,此段机理即“厚土伏火”,用甘草甘味,健运中焦,收纳浮游之火。

再看看张景岳《景岳全书》的描述:气本属阳,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寒从中生,则阳无所存而浮散于外,是即虚火假热之谓也。而假寒之证,其义亦然。是以虚火实火,亦总由中气之有虚实耳。

凡气实于内而为寒者,有如严冬阳伏于下,而阴凝于上,故冰雪满地而井泉温暖也。

气虚于内而为热者,有如盛夏阴盛于中,而阳浮于外,故炎暑逼人而渊源清冷也。

天地间理原如此,故不可见热即云热,见寒即云寒,而务察其寒热之本。

患者因喜欢吃水果,嗜食冷饮,导致胃气衰败,伤及阳气,导致阳气不足,寒从中生,阳气浮散于外,继而痰湿水饮停聚,这是患者体重增长的原因,也是病机所在。

厚土伏火,是对治火证的一大妙法。一点不成熟见解,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广东肇庆覃国辉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