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32岁。

患者产后9日,因感受风寒而寒战振栗,继身半以上汗出,烦热难忍,身半以下无汗,反感觉寒冷彻骨,口干渴而能饮水,左额头疼痛,但项背恶风。面色红赤,脉浮大,舌质红绛,苔薄白。

处方:(?)

服药仅一剂,诸症霍然而愈。

答案公布:

张某,女,32岁。

新产后才九日,即外出产房,因而感受风寒,起病突然,寒战振栗,继而身半以上汗出,烦热难忍,身半以下无汗,反觉寒冷彻骨。口干渴能饮,其人面色红赤,左额头疼痛,但项背恶风。脉浮大,舌质红绛,苔薄白。

合而观之,知其人素体阳热内盛,值新产之后,血气虚弱,风邪乘虚而入。阳热内盛,因风邪诱发而壅聚于上,气不能下达,所以出现上热下寒,内热外寒的情况。

治疗必须内清其热,外解其风。

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炙甘草6克,粳米一大撮,桂枝6克,白薇10克,玉竹10克。

服药仅一剂,诸症霍然而愈。(刘渡舟医案)

解说:《金匮要略•疟病篇》说:“温疟者,其脉如平,身但寒无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温疟证的产生机理是本有伏热在内,因感受时邪引发外出,尤在径认为是“邪气内藏肾中,至春夏而始发,为伏气外出之证”。药证与病机相合,所以一剂而愈。

原文复习

《金匮要略•疟病篇》:“温疟者,其脉如平,身但寒无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白虎以治阳邪,加桂以通营卫,则阴阳和,血脉通,得汗而愈矣。

《古方选注》:本方方义原在心营肺卫,白虎汤清营分热邪,加桂枝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使邪之郁于表者,顷刻致和而疟已。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