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某,男,39岁。

患者行胃手术后,感觉脘腹痞满,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虽以流质软食为主,少食多餐,仍感痞满不饥。脉细弱,舌白润。

处方:██。

服5剂药后自觉气往下行,腹胀嗳气大减。继则服至20余剂,治疗两个多月一切正常。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桂枝甘草汤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秦某某,男,46岁。因头晕乏力4年,近20余日加重,于1978年7月30日住院。

4年来血压一直偏低,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浑身乏力,心悸,心前区压迫感,用西药治疗无效。

体检:血压85/58毫米汞柱,余无异常。

诊断:体质性低血压。

处方:甘草15克,肉桂15克,桂枝15克,五味子25克,水煎,早晚服2次。

4日后血压有所上升,症状减轻。一周后血压升为110/85毫米汞柱,症状消失,睡眠明显好转,自觉周身有气力,精神愉快。巩固治疗—月出院,后未复发。

解说:本案为虚性眩晕,由清阳不升所致。《灵枢·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故以桂枝甘草汤温补上焦阳气;又加肉桂、五味子以阴阳并补。阴充阳升,清窍得养,而眩晕自除。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各家论述

刘渡舟: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心之液,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因此,过汗必然要耗伤心阳。

心阳被伤,心脏失去了阳气的庇护,空虚无主,故见心中悸动而又喜按,借以安定心悸之苦,正是所谓的外有所护,则内有所恃,也就是条文中的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根据临床观察,患者还可以见到心前区憋闷不适的证候。治疗当用桂枝甘草汤来调补心阳。

成无己:发汗过多亡阳也。阳受气于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故病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与桂枝甘草汤,以调不足之气。

黄元御:汗亡心液,火泻神虚,故叉手自冒其心。冒者,覆也。汗多阳亡,温气泻脱,风木不宁,而土败胃逆,浊气填塞,风木上行,升路郁阻,故心下动悸,欲得手按,以宁神宇。桂枝甘草汤,桂枝疏木而安动摇,甘草补土以培根本也。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