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某某,女,38岁。

患神经衰弱10余年,常服镇静安神药,每晚能睡3~5小时,近1周因精神刺激,夜不能寐。

投以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养心汤、朱砂安神丸治疗近月均罔效。曾试用血府逐瘀汤效亦不佳。

症见:不思饮食,形瘦神疲,周身无力,舌淡苔薄黄,脉沉弦,每晚服3片安定仍不能入睡,头晕,嗜睡,大便不畅。

处方:██。

服3剂后,胸闷、心烦大减,每晚能睡2~3小时,守方续进5剂,大便每日畅行1次,余症缓解,停药观察3天,睡眠正常,痊愈出院。

答案下期公布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夏某某,女,15岁。

1958年患脑膜炎后,眩晕、健忘未得根治,此次伤风诱发旧病,来势颇盛,头晕且痛,眼黑而昏,闭目不能视物,如坐舟中,动则眩而仆地,虽挟腋亦不能行走,时时作呕,由同学背负来诊。诊见两目微红,舌苔白滑,脉象弦细而迟。

此为肝虚风动,脾湿生痰,风痰相结,蒙蔽清窍,虽兼外感,究系实少虚多。

治以敛浮镇逆,育阴潜阳,运化痰浊,兼疏外感。

方用旋覆代赭汤加芍药、钩藤、菊花。

一昼夜进药2剂,次日午后即能起床,脉症显著好转。续与原方,一周获愈。后用滋养培补之剂,调理而愈。(陈松筠医案)

本案咳喘日久,又见痰声漉漉,纳呆,脉细。究其病机乃病久不解,胃气大伤,中土不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所致。以旋覆代赭汤和胃化痰降逆,乃治本之法。痰浊去,胃气降,则肺气肃,而咳喘自平。

《注解伤寒论》:硬则气坚,咸味可以软之,旋覆之咸,以软痞硬;虚则气浮,重剂可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医方考》:旋覆之咸,能软痞硬而下气;代赭之重,能镇心君而止噫;姜、夏之辛,所以散逆;参、草、大枣之甘,所以补虚。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