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乃玉

1、 患者,女,31岁。主诉半年前因感受风寒 ,出现双手近端指问、掌指关节 、腕关节对称性肿痛,晨僵约 2 h。关节肿胀局部 自觉略热
,但怕风怕凉。汗出多,动则汗出,以头部汗出为主 ,自汗 ,易疲乏 。无发热 ,无皮疹,无反复口腔溃疡 ,无指端遇冷变色 。 纳食一般
,睡眠欠佳,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 :痹病。

辨证 :气血失调 ,经脉不通 。

治法 :调理 气血, 通阳除痹。

给予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

处方 :柴胡 10g、半夏 10 g、黄芩 10 g、生甘草 10 g、党参 l5 g、全蝎 6 g、桂枝 10g、白芍 20 g、巴戟天 15 g、丹参
15 g、防风 10 g、威灵仙 15 g、熟地黄 30 g、淫羊藿 15g、片姜黄 15 g、穿山龙 30 g。

水煎 14 剂 ,服药后症状好转 ,疗效 明显。按) :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肢关节肿痛 ,病位在筋骨关节。病情虚实夹杂,以寒湿为主。分期为初期 。
类风湿关节炎初期多因外邪侵袭导致气血失调 ,经脉不通 ,邪气客于筋脉分肉之中,阻遏阳气 ,筋脉失荣。治疗应以通
阳除痹为主,用小柴胡汤直达病所,并疏通气机瘀滞;桂枝汤合营调血通阳;再加以补中扶正 ,防止邪气深入 内脏。 驱邪扶正使气血调畅,脏腑平和 ,故病情缓解 。

2、患者,女,16 岁。2009年 2月 6 日初诊。患者 2008 年 2 月 出现多关节疼痛 ,发热,体温最高 39.5
℃,全身起红色斑片状皮疹,伴咽喉疼痛 ,肝脾大 ,在 当地医院诊 为 Still 病 ,予糖皮质激 素治疗效果 不佳 。2008 年 7 月在北京某
医院住院,白细胞最高达 2万,经各项检查及骨穿排除了血液病 、 感染及恶性肿瘤病变,确诊为 Still 病 。予 甲氨 蝶 呤每周 10mg,醋 酸泼 尼松
每 日40 mg治疗 ,病情好转。2008年 12月醋酸泼尼松减为每 日20mg后复发 ,在当地医院给予地塞米松每 日 1 0mg、醋酸泼尼松每 日2 0
mg、甲氨蝶呤每周 10 mg、硫唑嘌呤每日 50mg治疗, 患者仍高热(体温最高40 ℃)、关节痛 ,遂来本院住院治疗 。入院时症见:高热,体温 40
℃,后背胸腹可见皮疹后色素沉着,多关节疼痛,肌 肉疼痛 ,咽痛 ,口干 ,无明显汗出 ,纳差 ,时有 胃脘部疼痛 ,眠欠安,二便 尚正常。
舌红,苔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热痹。

辨证:热毒内蕴,热炽气营。

治法:清热解毒,调理气血。

给予风引汤和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 1:生石膏 30 g、滑石 15 g、寒水石 20 g、大黄 6 g、干姜 5 g、白花蛇舌草 20 g、知母 15 g、连翘 15g、柴胡
10g、黄芩 10 g、 白芍 15 g、 甘草 10 g、 白术 10 g、 茯苓 l5 g、丹参 15 g。上方水煎 200 mL ,每 日2
次。服药时 ,加用 0. 5 g 紫雪散。甲泼尼松每 日24 mg+ 甲氨蝶呤每周 10 mg+ 硫唑嘌呤每 日 50 mg,口服。

二诊:用药 3 d,体温最高 38.8 ℃,其中 1 d无发热,余症同前。予处方 2:生石膏 20 g 、知母 30 g 、甘草 10g 、桂枝 6 g
、石见穿30 g、 大黄 6 g、 蝉蜕10g、 藏青果 10 g、 白鲜皮 l5 g、穿山龙 30 g、防风 10 g、防己 10 g、党参 10
g、忍冬藤 30 g、威灵仙 10 g、青蒿 15g、牡丹皮 15g。水煎 200 mL ,每 日4 次 ,共用 6 d。间断服用紫雪散 0. 5 g,2
~3 d 服用 1次。西药 同前。

三诊 :患者关节痛 、咽痛好转 ,6 d 内体温最高39 ℃,其中有 4 d体温低于38 ℃,夜间发热伴汗出,舌红,苔黄燥 ,脉细。辨证为热人营血
,治宜清热凉血 ,给予清营汤加减。处方 3:羚羊粉 0.3 g( 冲服 ) ,牡丹皮 15g、赤芍 15 g、当归 10g、金银花 10g、连翘 15
g、栀子 10 g、大黄 6 g、郁金 10 g、川芎 10 g、生地黄 20 g、知母 15g。水煎100 mL ,每 日2 次 ,用药 4
d。未用紫雪散 ,西药同前。

四诊:患者体温最高 38,有 2 d体温正常,但患者诉关节 、肌 肉疼痛加重 。处方 2继服 7 d,关节 、肌肉疼痛症状好转 ,但仍间断发热体温最高
39℃ ,舌红,苔黄,少津,脉细。辨证为热炽气营 ,治宜清热通络 、养阴透营,方用 白虎加桂汤和清营汤加减。处方:生石膏 20 g、甘草10 g、知母 20
g、桂枝 10 g、海桐皮 15 g、生地黄10 g、玄参 15 g、鸡血藤 15 g、地骨皮 15 g、金银花 10g、连翘 1 5 g、白花蛇舌草 20
g、秦艽 10g、丹参 10 g、柴胡 10g、太子参 15 g。水煎 100mL ,每 日4次,服药时加用 0. 5 g紫雪散,每 日1 ~2次
。西药同前 。

五诊:患者体温下降, 关节未诉疼痛, 无胃痛,二便调 ,舌淡边尖略红 ,苔白,脉沉。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等指标恢复正常。

按:患者为青少年, 症见高热不退, 咽痛口干,关节疼痛较剧,舌红苔黄,为病程极期,辨证考虑为热毒内蕴,热炽气营。儿童青少年多为纯阳之体, 热势较成人更剧,
且易热极生风。并指出Still 病急性期热势剧烈时可用 《 金匮要略》 中的风引汤加减治疗 ,风引汤主治肝阳亢盛 ,风邪内动 ,以清热熄风 、重镇潜
阳为主。热痹多有气血不调,邪气不得发散, 若苦寒药运用过度则易寒凝邪滞反而不易散邪 ,故应 注意佐些温通之品,如桂枝可通
阳散邪。苦寒药易伤脾胃,故治疗时还应佐些健脾和 胃之品。治疗热痹需注意调畅气机,使气血通调,正气得复,邪气得去 ,故常用小柴胡汤来调畅气机
,疏通血脉。该患者入院后 ,在激素减量情况下 ,以中药治疗为主,经治疗症状已有好转,化验指标明显改善 。院后,又经 1年余 中西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停药 。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