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幼儿园中班时受过头部外伤。来诊时只是想开个单子查一下小便,原因是小便次数频多,每天10余次。在诊室外边的走道里,她很瘦,看上去不像10来岁孩子那样,她频频地脱裤子叫着要小解,双手有时做着一些怪异的动作。其妈妈说,孩子夜里容易惊,有时遗尿,目前只能说简单的字句。还说,外院检查有脑部小肿瘤,到过许多大医院,医生们说没有好办法。当时,想给她做一下腹诊,但其母将其抱到检查台时,她表现出异常的恐惧而大哭大闹,腹部异常紧张而无法检查。征得其母同意,决定给予中医治疗。该用什么方子?

当时,头脑想到了抑肝散和甘麦大枣汤。从腹部表现来看,似乎比较适合甘麦大枣汤。但该方证以精神色彩为突出症状,而该病人则以发作性神经症状为主。至于小建中汤、四逆散等芍药类方,则以腹痛为主症,该患儿没有腹痛。患儿目前的表现,应该归属于“痫证”范畴。最终决定用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给予7剂。

今天上午,看了一下门诊日志的登记,孩子应该服药3天了,病情会怎么样呢?电话那头的答复让我欣慰。其母说,夜间惊的症状有所减轻,小便次数也减少了,表示等药吃完后再来复诊。

按语:这是我用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的第二个病人。第一个也是孩子,大概八九岁,症状为频繁地“吭”“吭”地打嗓子,仿佛咽部有痰吐不尽似的,而且,因为沙眼而频繁眨眼,腹诊肚脐左侧有压痛。用本方1周后基本不再“吭”“吭”了,但眨眼还是频繁。

抑肝散的腹证是左胁及腹部拘挛,腹肌无力,左腹部大动脉动悸亢进,腹部软弱。但这两个孩子却没有这样典型的腹证,一样用之有效。本方的组成为:柴胡、当归、川芎、茯苓、白术、甘草、钩藤。

虽然柴胡用量不是最大,但仍可以视为柴胡类方。本方的加味药常为陈皮、半夏,当为加强镇静作用。也有加厚朴、芍药的,大概是针对肌肉的紧张。用好了一张方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对于神经紧张性疾病,抑肝散是重要的选项。方中柴胡、当归、川芎、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都是经方里的平常之药,唯独钩藤鹤立鸡群。钩藤起到重要的镇静作用。当然,柴胡、茯苓、川芎、半夏等也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红楼梦》有一段用钩藤的情节:薛蟠之妻夏金桂借酒发疯,大吵大嚷,薛姨妈被气得肝气上逆,“左肋疼痛得很”,薛宝钗等不及医生来看,先叫人买了几钱钩藤来,浓浓地煎了一碗,给薛姨妈吃了。“停了一会儿,略觉安顿。”薛姨妈的左肋疼痛有可能是剧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应激性溃疡,钩藤并不能抗溃疡,所起的作用只是安定薛姨妈情绪而已。

《南方医话》载李学耕“
一藤二花治儿惊”的文章,李先生讲述其祖传验方“一藤二花汤”:钩藤3g,银花3g,蝉花一对(按:可能是蝉蜕),煎汤频频分服,治疗小儿惊惕夜啼,常常一剂奏效。需要指出,钩藤有肾脏毒性,使用时要注意!

本文摘自《十年一觉经方梦》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