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L某,3岁,男孩。2022年02月16日晚上九点多,一位老朋友来电求诊。他说儿子发高热不退,手脚冰冷,处于半昏睡状态。

病史:上个月曾因发热入院3天,今天傍晚又开始发热,现在体温为39.6°C,已经服用退烧药(扑热息痛),热仍不退。于是,我便赶往他住家。前往他家路途中,即吩咐他给孩子服用羚羊粉,避免惊风。

刻诊:患儿体温为39.4°C,无咳嗽、腹泻、呕吐等,手脚冰冷,纳可。问起排便情况,患儿母亲说大便成形,下午五点多刚排便。查体:患儿皮肤湿润,有光泽,面红,营养状况较好,口唇,舌,红苔薄白,手扪之胸背灼热,脉疾有力。

给予小柴胡加石膏汤颗粒:柴胡6g,黄芩3g,半夏3g,生姜3g,党参3g,大枣3g,生甘草3g,生石膏6g,1剂。服法:每次2g,一天2次。服药后约半小时后体温降至38.4°C,手足开始温暖,患儿便睡去。

2022年02月17日,第二天:晨起患儿父亲来电,告知体温已经降至37.5°C,口唇红也已经转淡,但是泻出粘腻青便。到了中午患儿基本上已经痊愈,精神好,可以自行玩耍。舌红苔薄白,继续服用小柴胡加石膏汤。

2022年02月18日:至今未出现发热,纳可,精神好,唯大便仍黏,一日拉4~5次,舌红苔白腻,改为葛根芩连汤合黄芩汤颗粒:葛根9g,黄芩6g
,黄连3g,白芍6g,炙甘草6g,大枣9g,1剂。服法:每次2g,一天2次。

2022年02月21日:服药后拉2~3次,因患儿母亲希望马上止泻,便带着患儿看西医,西医给予抗生素、益生菌、锌。服药后不了当晚开始发热,体温:38.6°C,我便吩咐给予之前的小柴胡加石膏汤。服药后烧即退去。隔天又依旧拉4~5次的黏便。我吩咐继续给予葛根芩连汤合黄芩汤,服药三天看情况是否好转。

2022年02月24日:患儿父亲来电,告知今天大便开始转干,渐渐恢复正常,舌淡红苔薄白。

2022年02月25日:随访,今天患儿排便正常,一切安好。按语:初诊患儿高热,因患儿母亲屡次给予退烧药,发汗伤津,故先吩咐家人羚羊粉,让小儿少许服用,避免发痉。患儿发热,脉数疾有力,手足冰冷,为里热盛,按原文:“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患儿大便正常,故不用大黄类方的大柴胡汤或风引汤,而采用小柴胡加石膏汤。服药后体温开始下降,手足冰冷开始温暖。后来,小儿发热已无,但大便仍黏腻,一日4~5次,故改为葛根芩连汤合黄芩汤。按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痢者,与黄芩汤”。因患儿母亲心急,认为服用中药了还是依旧腹泻,故带着患儿看西医,服了西药后再次发热,再次服用小柴胡加石膏汤,热即退去,唯大便依旧拉4~5次。故当吩咐坚持服用葛根芩连汤合黄芩汤3天再观察。三天后大便已转干,并无任何不适。

天下没有不疼爱自己儿女的父母,小儿发热确实让家长们特别担心。然而处理不恰当只会导致患儿情况更加糟糕。童耀辉老师经常说教,发热是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体温升高使得体内环境不适于病原体繁殖。这种时候若给予退烧药,体温下降,而给了病原体舒适环境进行繁殖。童老师又说现在父母看到孩子发烧37°C,即给予退烧药,这种情况只会害到小孩。特别是栓剂,退热发汗力度犹如大青龙汤,很容易导致小儿发痉。

患儿家人虽然与我为多年好友,但一向来都不相信中医,而认为中医疗效缓慢。他们叫我去,因当地医院患新冠的小孩颇多,故不敢入院治疗。经过此案,患儿家属对中医开始刮目相看,他们说中医疗效真神。在他们眼里所谓的“神奇”,其实就是方证相应,效如桴鼓。当地华人认为中药疗效较为缓慢,得慢慢调理。我常跟病患说,中药的疗效不一定慢,或快或慢,取决于疾病本身属于急性病,还是慢性疾病等因素。犹如本案,在急性发热时期,小柴胡加石膏汤退热功能极快,后来的腹泻服用葛根芩连汤就没那么快了,必须坚持服药。

作者:郑凯文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