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近代医学家,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幼习举子业,打下坚实之文史基础,后秉承其父之遗志,改攻医学,精研《内经》《难经》《本草经》及仲景学说,历代著名医家学说,又悬壶问世。

30
岁后又研习西医,既善于化裁古方,又能撷取中西医之精粹,互相沟通。治疗时主张照顾脾阳、胃阴,善治中气下陷、气郁、痰饮、结胸等杂症,皆有别出心裁之疗法。每多化裁古方、糅合中西治法,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

1.水肿

一妇人,年四十许,得水肿证。其脉象大致平和,而微有滑数之象。俾浓煎鲜茅根汤饮之,数日病愈强半。其子来送信,愚因嘱之曰:有要紧一言,前竟忘却。患此证者,终身须忌食牛肉。病愈数十年,食之可以复发。孰意其子未返,已食牛肉。且自觉病愈,出坐庭中,又兼受风,其证陡然反复,一身尽肿,两目因肿甚不能开视。愚用越婢汤发之,以滑石易石膏(用越婢汤原方,常有不汗者,若以滑石易石膏则易得汗)。

一剂汗出,小便顿利,肿亦见消。再饮白茅根汤,数日病遂痊愈。

2.伤寒脉微细

曾治一人,年过三旬,身形素羸弱,又喜吸鸦片,于冬令得伤寒证,因粗通医学,自服麻黄汤,分毫无汗,求为诊视。脉甚微细,无紧象。遂即所用原方,加生黄芪五钱,服后得汗而愈。

3.伤寒脉不出

曾治天津鼓楼东万德永面庄理事张金铎,年近四旬,先得伤寒证,延医治愈。继出门作事又冒寒,其表里俱觉寒凉,头疼,
气息微喘,身体微形寒战。诊其脉,六部皆无,不禁愕然。问其心中,犹平稳,知犹可治。盖此证属重感。气体虚弱,寒邪侵入甚深,阻其经络之流通,故六脉皆闭也。投以麻黄汤加生黄芪一两,服后周身得汗,其脉即出,病亦遂愈。

4.温病发疹

一幼女患温疹,其疹出次日即靥,精神昏昏而睡,时有惊悸,脉象数而有力,投以白虎汤加羚羊角钱半(另煎兑服),用鲜芦根三两煮水以之煎药,取汤两茶盅,分三次温服下,其疹得出,病亦遂愈。

5.外感后便秘

一人素伤烟色,平日大便七八日一行,今因受外感实热,十六七日大便犹未通下,心中烦热,腹中胀满,用洗肠法下燥粪少许,而胀满烦热如旧。医者谓其气虚脉弱,不敢投降下之药。及愚诊之,知其脉虽弱而火则甚实,遂用调胃承气汤加野台参四钱,生赭石、天门冬各八钱,共煎汤一大碗,分三次徐徐温饮下。饮至两次,腹中作响,觉有开通之意,三次遂不敢服。迟两点钟大便通下,内热全消,霍然愈矣。

6.伤寒寒热往来,头痛心烦喜呕

同庄张月楼,少愚八岁,一方之良医也。其初习医时,曾病少阳伤寒,寒热往来,头疼发热,心中烦而喜呕,脉象弦细,重按有力。愚为疏方调治,用柴胡四钱,黄芩、人参、甘草、半夏各三钱,大枣四枚,生姜三大片,生石膏一两,俾煎汤一大盅服之。

月楼疑而问曰:此方乃小柴胡汤外加生石膏也,按原方中分量,柴胡半斤,以一两折为今之三钱计之,当为二两四钱,复三分之,当为今之八钱,今方中他药皆用其原分量,独柴胡减半,
且又煎成一盅服之,不复去滓重煎,其故何也?弟初习医,未明医理,愿兄明以教我也。答曰:用古人之方,原宜因证、因时,
为之变通,非可胶柱鼓瑟也。此因古今气化略有不同,即人之禀赋遂略有差池,是以愚用小柴胡汤时,其分量与药味,恒有所加减。夫柴胡之性,不但升提,实原兼有发表之力,古法去滓重煎者,所以减其发表之力也。今于方中加生石膏一两以化其发表之力,即不去滓重煎,自无发表之虞,且因未经重煎,其升提之力亦分毫无损,是以止用一半,其力即能透膈上出也。放心服之,
自无差谬。

月楼果信用愚言,煎服一剂,诸病皆愈。

7.热入血室

在辽宁曾治一妇人,寒热往来,热重寒轻,夜间恒作谵语,
其脉沉弦有力。因忆《伤寒论》谓妇人热入血室证,“昼日明了,暮则谵语”,遂细询之,因知其初受外感三四日,月信忽来,至月信断后遂变斯证。据所云云,知确为热入血室,是以其脉沉弦有力也。遂为开小柴胡原方,将柴胡减半,外加生黄芪二钱,川芎钱半,以升举其邪之下陷,更为加生石膏两半,以清其下陷之热。将小柴胡如此变通用之,外感之邪虽深陷,实不难逐之使去矣。

将药煎服一剂,病愈强半,又服一剂痊愈。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