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热入血室;小柴胡汤;特殊时期;麻黄附子细辛汤

姓名:吴,性别:女,年龄:29岁;初诊日期:2020年7月17日14:00。

主诉:发热一天。

现病史:患妇产后10个月,月经自5月开始有规律而至,此次月经来潮4天,复因操劳于昨日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剧烈,遂于今日来诊。

刻下症:患者发热(T37.8摄氏度),身穿夹衣,鼻塞流涕如清水,汗多,头痛剧烈,双侧为主,头晕,眼干胀,口干不苦,咽痛,纳食正常,小便黄,大便可,无腹胀、腹痛,眠差(夜间带孩子),舌尖红,苔白根腻,脉沉弱。

方证辨证:1.《伤寒论·少阳病脉证并治》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

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以上两段条文,143条是妇人先得外感发热,后有月经来潮,未得治疗,虽热退,但热邪入里与血结于胁下,称热如血室。144条,妇人先有月经来潮,又有外感发热,后月经适断,称热入血室,治疗用小柴胡汤。本病案患者正值月经来潮,又有发热(T37.8摄氏度),鼻塞流涕如清水,头痛剧烈,双侧为主,头晕,眼干胀,口干不苦,故治疗用小柴胡汤。

2.《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案患者发热(T37.8摄氏度),鼻塞流涕如清水,脉沉弱,故选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诊断:发热,小柴胡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治疗:北柴胡40g 黄芩15g 姜半夏15g 党参15g 生甘草10g 生姜15g 麻黄10g 细辛10g 黑顺片10g 生石膏40g,二剂(4袋)。

煎服方法:配方颗粒,每袋用温水煮开搅拌充分溶解后少量频服,当天下午服一袋,晚上服一袋,余药第二天服完。

二诊:2020年7月23日电话随访,患者服完两剂药后热退,头晕、头痛、咽痛止,仅有咽部稍干,鼻流少量黄涕,大便一次,月经期六天结束,未再进行治疗,饮食调理痊愈。

按语:1.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从143、144条知妇人经期,复感外寒,治用小柴胡汤,这一特殊时期治疗专方,有何用义?

小柴胡汤和解之剂,月经期血室大开,复外感,外邪最易直血室,寒入里化热,热与血结,称热入血室,治疗不可直接开表发汗,恐伤津、血,又不可直清热邪,更易血结,唯用和解之剂柴胡类。

2.麻黄细辛附子汤:太阳与少阴两感,或用于少阴病阶段,外感初期,这一点从少阴病,始得之可以看出,但少阴病在这里多指患者平素体质虚弱,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阳微发汗,本案患者正值哺乳期,又月经来潮复受外感,这一特殊时期更不可强发汗,加患者发热,鼻流清涕,头痛,脉沉弱,符合该方证,故用之。

3.石膏药证:身热,汗出,口干,烦躁。麻黄与石膏相配,清泻表热;麻黄与附子相配,微发汗。

作者:张军涛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