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女士,30岁,2021年9月17日就诊。

体貌:肤白体胖,半夏眼,面部汗珠多,身高155厘米,体重62.1公斤。

主诉:咽干咳嗽12天,伴心烦恶心3天。

现病史:二胎产后12天,产时子痫史,产后当天受凉开始咳嗽,医院给予西药、中成药及自服多种咳嗽糖浆亦无效,近3天又伴心烦、恶心欲呕,遂来诊。

刻下:咽干欲冒火,咽部异物感,咳嗽,痰少粘,黄色;心烦,情绪激动时或吃饭时手颤,怕热,汗多,口渴;食欲不振,产后肉汤厚味多,闻见即恶心呕吐,打嗝,食后腹胀,大便正常;眠可;疲劳乏力,乳量可;恶露未净。舌质淡,舌尖红,苔白厚腻,脉细数,血压100/60mmHg。

既往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历史。

腹诊:腹部膨满,腹力3/5,心下按之痞满,脐右侧压痛。处方:竹皮大丸加味。竹茹15克,石膏20克,桂枝15克,肉桂5克,甘草10克,白薇10克,大枣20克,浙贝10克,麦冬20克,桑白皮15克,姜半夏15克,3剂,代煎,一日一剂。9月19日第二诊:咽部冒火感消失,咽干咳嗽减轻,心烦怕热、口渴汗出均减轻,恶心、腹胀、打嗝明显减轻,仍手颤,苔厚腻减,脉细数,原方3剂继服。

9月22日第三诊:咽干咳嗽及咽部异物感消失,心烦怕热口渴减轻,出汗减少,仍手颤,轻微恶心,打嗝腹胀消失,食欲好转,脐右侧时拘挛疼痛,舌淡尖红,苔厚腻减。予上方去浙贝、麦冬、桑白皮、姜半夏加浮小麦50克,即“竹皮大丸合甘麦大枣汤”。后记:续服9剂,诸症消失。
按:1、《金匮》妇人产后篇:“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2、患者为五积散体质,现新产后12天,气血虚弱,疲劳乏力,加上哺乳,气虚火盛,心烦,怕热,恶心欲呕,食欲不振,口渴多汗为竹皮大丸方证。3、咽干、干咳少痰加浙贝、麦冬、桑白皮,恶心加半夏。4、第三诊考虑“虚汗多、手颤,右侧腹直肌挛急”为“甘麦大枣汤”。

作者:何丽霞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