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滇鸡血藤,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内南五味子Kadsura interior A. C.
Smith的干燥藤茎。分布于云南。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通络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气血虚弱。

中文名称

滇鸡血藤

拉丁文名

Kadsurae Caulis

别名

鸡血藤、散血香

道地产区

云南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通络。

主治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气血虚弱。

用法用量

15-30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化学成分

含木脂素类,如南五味子酯甲、南五味子酯乙、南五味子素、内南五味子素、异型南五味子丁素等。

药理作用

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钙拮抗等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暗红色。嵌晶纤维成束或散在,末端渐尖,直径21-62μm,壁极厚,胞腔不明显,壁中嵌有众多细小草酸钙方晶,有的方晶突出于胞壁表面。嵌晶石细胞不规则形或长椭圆形,直径38-92μm,壁厚,壁中嵌有众多细小草酸钙方晶。纤维管胞成束或散在。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菲薄;侧面观长方形。分泌细胞椭圆形,胞腔大,连有薄壁细胞碎片。导管为具缘纹孔导管,多破碎。棕色块散在,棕红色或棕色。

2、取本品粉末0.5g,加环己烷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环己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型南五味子丁素对照品,加环己烷制成没1ml含1mg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C)-乙酸乙酯(2∶1)未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直径1.8-6.5cm。表面灰棕色,栓皮剥落处呈暗红紫色,栓皮较厚,粗者具多数裂隙,呈龟裂状;细者具纵沟,常附有苔类和地衣。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窄,红棕色,纤维性强。木部宽,浅棕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髓部小,黑褐色,呈空洞状。具特异香气,味苦而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兰科植物内南五味子。

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无毛,新枝暗绿色,基部宿存数枚芽鳞。茎暗紫绿色,有灰白色皮孔。叶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骤狭短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钝,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齿;叶背面具极细的白腺点。花单性同株,雄花:花被片乳黄色,14-18片,具透明细腺点及缘毛,中轮的最大1片,卵形或椭圆形;花托椭圆形,顶端伸长,圆柱形,圆锥状凸出于雄蕊群外;雄蕊群椭圆形或近球形,直径6-8mm,具雄蕊约60枚;花丝与药隔连成宽扁倒梯形,顶端横长椭圆形,药室长为雄蕊长的2/3,具明显花丝。雌花:花被片与雄花的相似而较大;雌蕊群卵形或近球形,具雌蕊60-70枚,花柱顶端具盾状的短头冠中部向下延长至基部,胚珠3-5枚,叠生于腹缝线上。聚合果近球形,直径5-10cm,成熟心皮倒卵形,顶端厚革质,具4-5角。花期5-6月,果期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

道地产区

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800m以下密林中。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