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痹阻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痰瘀痹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平素体虚,外感痰邪,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所表现出来的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一类病证。本证见于痹证等疾病中。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炎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痹证
症状详情
常见病
痹证。
病因
病因
本证由平素体虚,外感痰邪,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肌肤紫暗、肿胀,伴有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症情分析
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肌肤紫暗、肿胀、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为痰瘀痹阻之象。
治疗
治法
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方药
双合汤加减。
常用中药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
转归预后
痰浊瘀血与外邪相合,阻闭经络,深如骨骼,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影响脏腑功能,津液失于输布,水湿停聚局部,可致关节肢体肿胀。痰瘀水湿可相互影响,兼夹转化,如湿聚为痰,血滞为瘀,痰可碍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湿互结,旧病新邪胶着,而致病程缠绵,顽固不愈。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临床常见心烦、惊悸,动则喘促,甚则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等症状。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