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虚毒陷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正虚毒陷证,中医病证名。泛指正气亏虚,正不胜邪而致毒邪内陷,以神昏、澹语、动风、动血、气息微弱、二便失禁等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常见于疽毒内陷、乳癌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肿瘤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疽毒内陷、乳癌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疽毒内陷
本证常见于疽证后期4候,表现为局部肿退腐脱,脓水灰薄,或偶带绿色,新肉不生,状如镜面,白板光亮,不知疼痛。伴见虚热不退,形神萎顿,表情淡漠,食少便溏,汗出肢冷,气息急促,舌质淡红,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或虚大无力,旋即陷入昏迷厥脱,此属脾肾阳衰,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汤(《三因方》)加肉桂、别直参、龙牡等;若见舌光如镜,口舌糜烂,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此属阴伤败胃,治宜养胃生津,方用益胃汤(《温病条辨》)。外治应及时切开排脓,彻底扩创,使引流通畅。
2、乳癌
临床常见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污秽,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日少,心悸失眠,舌紫暗或有瘀斑,苔黄厚,脉弱无力。治宜扶正解毒,方用香贝养营汤加蛇舌草、蚤休、半枝莲等。
病因
病因
毒邪虽已大部衰退,而气血大伤,脾肾虚衰,生化乏源,阴阳两竭,致使余邪走串内陷入营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神昏、澹语、动风、动血、气息微弱、二便失禁。
症情分析
余邪未尽,正气虚弱,邪难透尽,则局部肿退腐脱,肉不生,疮面光白,不知疼痛;正气虚极,毒邪内攻,则虚热不退,表情淡漠,汗出肢冷,气息急促,旋即陷入昏迷厥脱。
治疗
治法
扶正解毒
方药
神效托里散。
常用中药
忍冬草、黄芪、当归、炙甘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