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伤阴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血热伤阴证,中医病证名。指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耗伤津液,以身热面红、口舌干燥、耳鸣耳聋、神疲不寐、五心烦热、脉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血热阴虚证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症状详情
常见病
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表现为口渴、舌质洪江、少苔或苔薄黄,脉沉细,可伴有呕血、吐血、鼻衄,心烦急躁,发热,或腹痛,大便干结等。治宜凉血止血。方用十灰散加减。
病因
病因
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持续低热,暮热朝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倦耳聋,心烦不寐,舌上少津,脉虚细数。
症情分析
邪热久羁血分,劫灼阴液,阴虚则阳热内扰,故低热,或暮热朝凉,五心烦热;阴精耗竭,不能上荣清窍,故口干、舌燥、舌上少津,耳聋失聪;阴精亏损,神失所养,故神倦;精血不足,故脉虚细;阴虚内热,则见脉数。
治疗
治法
凉血养阴
方药
清营汤合生脉散。
常用中药
犀角、生地、银花、连翘、元参、黄连、竹叶心、丹参、麦冬、人参、五味子。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