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轮湿热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肉轮湿热证,中医病证名。指脾胃湿热内蕴,炎蒸目窍,而出现的湿热浸淫胞睑,滞留脉络,蒸腐作脓等肉轮病变的概称。多因素体脾胃热盛,或嗜食辛辣厚味,湿热内积,壅滞于肉轮肌腠血络之中所致。常见于针眼、风弦赤烂、实热生疮、胞肉凝胶、粟疮、椒疮、风赤疮痍、倒睫拳毛等疾病中。西医学的眼睑腺炎、睑缘炎、单纯疱疹、湿疹、砂眼、过敏性眼炎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其它名称
胞睑湿热侵淫证
发病部位
胞睑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针眼、风弦赤烂、实热生疮、胞肉凝胶、粟疮、椒疮、风赤疮痍、倒睫拳毛、眼睑腺炎、睑缘炎、单纯疱疹、湿疹、砂眼、过敏性眼炎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针眼
症见胞睑局部红赤硬肿,疼痛拒按,焮热喜凉,三、四日表面隆起处有黄白色脓头,全身可见身有寒热,胸闷纳少,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腻,脉数等。治宜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方用内疏黄连汤(《医宗金鉴》)。
2、风弦赤烂
症见睑弦赤烂,红肿显著,刺痛不已,怕热羞明,口渴唇红,舌红苔黄,脉数或洪数等。治宜清热化湿,泄火解毒,方用泻心汤(《金匮要略》)加连翘、山栀、赤芍、生地等。
3、实热生疮
症见胞睑皮肤红赤,上生小泡,溃烂胶粘,热泪如汤,紧涩羞明,搔痒不已,口渴不欲饮,苔腻或黄,脉濡数。治宜清脾除湿,祛风止痒,方用除湿汤(《眼科篡要》)。
4、胞肉胶凝
症见胞睑肿胀,刺痒涩痛,流泪羞明,眼眵较多,眼睑内面瘀血赤肿色紫暗,有大小不等之蠹肉绽露而出,若将其刺破,则流出脓样胶状物。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清泻脾胃湿热,方用通脾泻胃汤(《秘传眼科龙木论》)。
5、粟疮
症见沙涩不爽,刺痒流泪,迎风更甚,甚则磨痛羞明,眼眵较多,胞睑内面可见淡黄色颗粒从聚而生,质地较软,血丝脉络模糊不清,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治宜清脾除湿,方用除风清脾饮(《审视瑶函》)。
6、椒疮
症见睑内面红赤及颗粒从生,血管模糊,垂坠难开,或有赤膜下垂,痒痛交作,羞明泪粘,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祛湿止痒,方用除风清脾饮加减。
7、风赤疮痍
症见眼睑红肿疼痛,出现疱疹、脓疱、溃烂,或有胸闷纳呆,大便秘结,苔腻,脉滑数。治宜疏风清热除湿,方用除湿汤加土茯苓、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8、倒睫拳毛
症见胞睑湿烂,睫毛倒入,磨涩难睁,泪粘多眵,可兼见脘腹痞闷,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疏风清热祛湿,方用除风清脾饮加丹皮、丹参、赤芍等。
病因
病因
多因素体脾胃热盛,或嗜食辛辣厚味,湿热内积,壅滞于肉轮肌腠血络之中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胞睑红赤肿胀,焮热疼痛,肉腐作脓,或胞睑赤烂,或胞睑内生粟疮,全身可见口苦咽干,纳食不佳,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数或滑数等。
症情分析
湿热上攻睑弦则睑弦红赤溃烂;热盛伤血,化腐成脓,则脓血交加,痂皮堆积;湿盛则烂,黄水溢出,眵泪胶粘;痛痒并作表明湿热挾有风邪;睫毛根部受损故倒睫或睫毛脱落。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征象。
治疗
治法
清利脾胃湿热
方药
清脾除湿饮。
常用中药
茵陈、泽泻、生地黄、栀子、黄芩、连翘、甘草、赤茯苓、麦冬、苍术、白术、枳壳、玄明粉。
针灸治疗
1、针刺
取穴:攒竹、瞳子戮,合谷,上星、鱼腰,四白,太阳等穴,每日1次,每次3-4穴。
2、推拿
针眼早期,尚未成脓,用棉签或大头针之钝端,在压痛明显处,反复按摩每次3-5分钟,每日数次,极效。已成脓者忌用。既成脓,脓点已现者,于疮面之顶端,用三棱针刺开排脓,切口宜大,否则脓栓不易排出,但切勿挤压,防止毒散走黄。
其他治疗
放血挑刺法
1、放血法
放血处皮肤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太阳穴处放血,并挤压2滴,每隔日1次,有泻火清热之功。
2、挑刺法
挑刺区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毫针挑破脊柱两侧旁开2寸之小红点,以出血为好,然后用消毒棉球擦净,3-4日1次。且有活血解毒的作用。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