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水轮气虚证,中医病证名。指元气亏虚,无以升运头目,目窍失却濡润滋养而出现的水轮病证的概称。多因素体脾虚,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内伤脾气,以致元气大伤而成。常见于视瞻昏渺、视正反斜、视物易色、暴盲、胎内患障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眼科

相关疾病

视瞻昏渺、视正反斜、视物易色、暴盲、胎内患障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视瞻昏渺

症见目珠外观端好,瞳神内无翳障气色,惟自觉视物昏蒙不清,疲倦乏力,体虚自汗,饮食不振,舌淡少苔,脉虚无力等。治宜益气升阳,方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2、视正反斜

症见视物呈歪斜之状,而目外观如常,全身可见头晕目昏,神疲倦怠,畏寒喜热,口淡多涎,舌淡苔白,脉沉等。治宜升发阳气,疏利郁滞,方用补阳汤(《兰室秘藏》)。

3、视物易色

症见外眼如常人,但所见物体颜色非原来之本色,观太阳若冰轮,或观火反粉色,舌红少苔,脉虚细而数。治宜益气升阳,解郁清热,方用复明汤(《审视瑶函》)。

4、暴盲

症见一眼或双眼视力下降或骤然丧失,而外观端好,全身可见面色晄白,呼吸气短,语声低微,神疲乏力,饮食不振,舌淡少苔,脉虚大或虚细。治宜大补元气,方用独参汤(《十药神书》)或圣愈汤(《兰室秘藏》)。

5、胎内患障

症见晶珠混浊,视物模糊或视物不见,伴纳呆,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治宜补气明目,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兼阳虚者,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素体脾虚,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内伤脾气,以致元气大伤而成。

表现

临床表现

视物昏渺,视正物反觉歪斜,视物却非本色,或突然盲而不见;全身可见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缓弱等。

症情分析

气血不足,视物昏渺,视正物反觉歪斜,视物却非本色,或突然盲而不见;气虚不能濡养全身,则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缓弱等。

治疗

治法

补气明目

方药

补中益气汤。

常用中药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针灸治疗

1、体针

取穴球后、睛明、风池、攒竹、承泣、合谷、曲池、阳白透鱼腰、行间、足三里、光明。每次4-5穴,每日1次。

2、耳针

取穴眼、目1、目2、肾上腺、皮质下、脾、肾。每次取3-4穴,每日1次,或隔日1次,或在上穴处用王不留行籽耳压。有同样效果。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