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肺燥肠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肺燥津亏,肠热腑实,以发热,口渴,咳嗽气喘,大便秘结,腹胀满痛,舌红苔黄燥,脉沉实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咳嗽、肺痨、咳血、肺癌、秋燥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lung dryness and intestine heat

发病部位

肺,大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相关疾病

咳嗽、肺痨、咳血、肺癌、秋燥

症状详情

常见病

秋燥

见初起发热,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粘带血,胸胁牵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治宜润肺清肠,清热止血。方用阿胶黄芩汤。

病因

病因

外感燥邪,燥热伤肺,下移大肠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口渴,干咳气喘,喉痒,咳甚则痰粘带血,胸胁牵痛,大便秘结,腹部灼热,或大便泄泻,腹胀满痛,肛门热痛,或腹痛,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

症情分析

燥热在肺,肺津受伤、肺失濡养,清肃之令不行则喉痒干咳,咳甚肺络损伤则痰中带血,气滞络阻,故胸胁牵引作痛。虽有咳血,但无其他热入血分的表现故属气热伤络而致,不可与血分证混淆。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中燥热之邪下移大肠,肠中热壅,迫津外泄,故腹部灼热如焚,而大便泄泻,此种泄泻,多是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而泻,若热阻气机,通行失畅,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此属热利,与虚寒利下而无热象者迥不相同。肺肠有热而津伤故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

治疗

治法

清燥润肺泻热

方药

清燥救肺汤。

常用中药

霜桑叶、煅石膏、甘草、炒胡麻仁、人参、阿胶、麦冬、蜜枇杷叶、杏仁。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