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虫扰胆膈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蛔虫内扰,上窜胆膈,以阵发性上腹部钻顶样剧痛,痛作时面白肢厥,呕吐苦水或吐蛔,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蛔厥、胁痛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虫扰胆腑证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相关疾病

蛔厥、胁痛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蛔厥

临床见突发上腹钻顶样绞痛,缓解后为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胆汁或蛔虫,发热,黄疸,舌苔黄,脉弦数。治宜安蛔定痛,方用胆道驱蛔汤。呕吐加制半夏、生姜、吴茱萸。

2、胁痛

临床上突发脘胁痛剧,攻撑及背,呕吐蛔虫,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治宜安蛔定痛,方选乌梅丸。呕吐蛔虫,加使君子、槟榔、苦谏根皮;口苦、苔黄,去附子、桂枝、人参,加胆草、茵陈、栀子。

病因

病因

本证由蛔虫内扰,上窜胆膈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阵发性上腹部钻顶样剧痛,痛作时面白肢厥,呕吐苦水或吐蛔,脉弦等。

症情分析

蛔虫为患,阻塞肠道,遂致腑气不通,痛如刀绞,甚则肢厥,痛时肠鸣,腹部胀满,腑气上逆则频繁呕吐,并可吐蛔。

治疗

治法

安蛔定痛

方药

乌梅丸。

常用中药

乌梅、细辛、附子、桂枝、人参、黄柏、干姜、黄连、当归、蜀椒。

针灸治疗

胁痛针刺常用支沟、丘墟透照海、肝俞穴。用泻法。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