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胜痛痹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寒胜痛痹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风寒湿邪阻滞筋骨关节而以寒邪为主者,以肢体关节固定冷痛为主症的证候。常见于痛痹、偏痹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筋脉关节
相关疾病
痛痹、偏痹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痛(寒)痹
症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薄白,脉泫紧。治宜祛寒宣痹,方用乌头汤。
2、偏痹
症见腰部连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治宜散寒宣痹,温经止痛,方用乌头汤加川芎、细辛、独活等。
病因
病因
风寒湿邪而以寒邪为主,阻滞筋脉关节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症情分析
寒为阴邪,性凝滞,主收引,寒邪阻遏气血,经脉拘挛,则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冷则凝滞收引,疼痛加剧,遇热则寒凝暂缓,气血又复流通温煦,故痛缓,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为寒凝之象。
治疗
治法
温经解表
方药
乌头汤。
常用中药
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
针灸治疗
1、体针
取肾俞、委中、后溪为主穴,据证配穴并施以不同手法,1次/日。
2、耳针
取坐骨神经、神门、膀胱、臀、肝等穴、强刺激,留针1~2小时。
其他治疗
1、理疗用超短波或药物电渗疗法。
2、可用止痛剂,可作坐骨神经干或骶管硬膜外神经封闭麻醉。
3、可采用按摩复位法。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