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下焦湿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湿热侵及下焦大肠或膀胱等处,以小便淋漓灼痛或癃闭,大便腥臭稀溏或秘结,小腹胀痛,或带下黄白而腥臭,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痛风、血尿、单纯疱疹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ampness-heat in lower jiao

发病部位

大肠,膀胱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皮肤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痛风、血尿、单纯疱疹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痛风

症见下肢膝以下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突发性疼痛,初发时其痛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疼痛剧烈,足不能履地,行走极其困难,痛点常呈游走性,局部肿胀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2、血尿

症见尿色鲜红,小便频数短涩,尿道有灼热感,滴沥不爽,可伴见发热,肢体困重,腰部酸痛,少腹作胀,大便黏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用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单纯疱疹

多发于阴部、外生殖器、肛周等处,水疱散在,针头大小,基底潮红,水疱易破,兼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象濡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病因

病因

本证由湿热侵及下焦大肠或膀胱等处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小便淋漓灼痛或癃闭,大便腥臭稀溏或秘结,小腹胀痛,或带下黄白而腥臭,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症情分析

湿热外蒸,故壮热;正邪斗争剧烈,故寒战恶寒而发热;湿热蕴结下焦,阻滞肾府,气机不利,故腰痛或向膀胱放射痛、叩作痛;湿热阻滞,膀胱气化失常,热迫气滞,故尿急尿频、尿灼痛、小便短赤量少、小腹胀痛或不适;湿热内蕴,阻滞气机,失和降,故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湿热内盛之象。

治疗

治法

清利下焦湿热

方药

八正散。

常用中药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

针灸治疗

主穴取三阴焦、中极、肾俞。配穴取膀胱俞、次髎、复溜、曲泉。每日1次,每次选主穴及配穴1-2个,针治15次为1疗程。

其他治疗

穴位注射用黄芩提取物制成5%黄芩素注射液作穴位注射。可交替选用三阴交、肾俞、复溜、阳陵泉、飞扬等穴位,每次1-2穴(双侧)。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