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太阳表虚肺气不利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外伤风邪,出现太阳表虚证,同时兼有喘逆症状的肺气不利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缓。凡见外有太阳表虚之证,内兼喘息者,均属本证范畴,属于邪在肌表的太阳表虚兼证之一。常见于外感热病的表证阶段。

其它名称

太阳表虚兼喘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外感热病

症状详情

常见病

外感热病

是太阳表虚证的兼证,因此治疗应以太阳表虚证为主,故宜祛风解肌,调和营卫为主,佐以降气平喘。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病因

病因

可因太阳病误下之后,表邪未解,影响及肺,失其肃降,上逆作喘;或素有喘疾,又患太阳中风引动宿痰而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缓等。

症情分析

本证系因外感风寒之邪,由于太阳肌表,出现脉浮,头项强痛,恶风寒等太阳表证,本当用解表之法,若误用下法,重则正气不支,可致邪气内陷,转为下利、痞证、结胸等变证;轻则正气尚能与欲陷之邪抗争,而为冲逆微喘。本证为误下之后,由于外邪未陷于内,仍在肌表,无论原先为表实证或表虚证,既经误下,正气已经受伤,故应调和营卫,扶持正气,解肌去邪。又因误下之后,邪气欲陷,正气与之相争,逆上作喘,故又须降逆平喘。临床上更为多见的是常患喘病宿疾,又感外邪,触发宿疾而见本症;或喘疾正作,复感外邪。久患喘病之人,肺气必伤,卫外功能不足,感受外邪,易致营卫不和,而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之表虚证,同时,并见气逆作喘之症。但本证所兼之喘,其病性则是偏寒及偏于气虚、阳虚,症见微喘,痰白量少,舌苔薄白。

治疗

治法

解肌祛风,利气定喘

方药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常用中药

桂枝、芍药、生姜、甘草炙、大枣、厚朴炙、杏仁。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