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湿热兼表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阳明湿热兼表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由于外邪郁于阳明不解,汗不得出,瘀热在里与湿相合,湿热熏蒸而发为黄疸。其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并兼有发热,恶风,身痒脉浮等表证为其特点。常见于外感热病中的阳明病,黄疸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阳明湿热兼表发黄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就诊科室
中医科
相关疾病
阳明病、黄疸
症状详情
常见病
黄疸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恶寒身痒,心烦懊憹,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舌苔黄腻,脉浮数或浮紧有力。治宜清热利湿,解表散邪。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病因
病因
由于外邪郁于阳明不解,汗不得出,瘀热在里与湿相合,湿热熏蒸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目黄,身黄,小便短赤,发热,恶风,身痒,舌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症情分析
由于饮食不节,或感受外邪,发汗不彻,热不能外泄小便不利,湿无出路,致湿热相合,郁蒸不化,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胆汁外溢,浸渍于肌肤,下流于膀胱而发病。除身、目、小便俱黄外,当以发热恶寒、无汗、身痒等表证为特征。
治疗
治法
发汗清利,表里双解
方药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常用中药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杏仁、茯苓,茵陈、大枣、甘草等。
转归预后
本证候多见于黄疸病的初期,属阳证,热证,其湿热之邪既可以内郁不解转化成为阳明湿热里实证,也可以由里出表,汗出而散。内郁与表散的关键,在于谨守病机,速予清利。初期延治或误治是导致黄疸加剧的重要因素。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