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宫湿热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胞宫湿热证,中医病证名。指湿热侵袭,蕴结胞宫,以带下量多、色黄、粘稠秽臭,阴部瘙痒、糜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崩漏、带下病、痛经、经间期出血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ampness-heat in uterus
其它名称
湿热蕴胞证
发病部位
胞宫
就诊科室
妇科
相关疾病
崩漏、带下病、痛经、经间期出血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经间期出血
症见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质稠,或白带挟血,小腹腰骶痛,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崩漏
症见经血淋漓,或骤然量多如崩,血色深红或紫暗,质粘稠,带下量多,气腥臭,小腹胀痛,或有发热,渴不饮水,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止血,方用三妙红藤汤加减。
3、带下病
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赤黄相兼,质地粘稠,或如豆腐渣,其气腥臭,阴户灼热瘙痒,小便短赤,或伴有小腹掣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红藤、椿根白皮等。
4、 痛经
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痛及腰骶,或小腹有灼热感,经色暗红夹有小血块,平素带下量多色黄稠,气臭秽,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祛湿。方用二妙散合龙肝泻肝汤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宿有湿热,或产后感受湿热,或嗜食辛辣,或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湿留体内日久随阳性体质化热。
表现
临床表现
小腹灼痛,月经先期量多质稠,多夹血块,带下量多,色黄,黏稠秽臭,伴阴部瘙痒、糜烂,口甜粘腻,胸脘痞闷,呕恶,纳差,便溏不爽,或身热不扬,或小便短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滑数。
症情分析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且重浊、黏滞,湿郁日久化热,湿热交蒸,则月经先期量多质稠,带下量多,色黄,黏稠秽臭,伴阴部瘙痒、糜烂;湿热与血相搏,冲任脉络阻滞,瘀结不畅,滞于少腹,则小腹灼痛;湿性黏滞,缠绵难愈,故带下日久不愈;湿阻气机,气滞血瘀,故经行多夹血块。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湿热之象。
治疗
治法
清利下焦湿热
方药
易黄汤。
常用中药
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