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太阳中虚里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伤寒初期,未经汗下之误,因里虚导致心悸而烦之候。临床表现为心悸而烦,虚怯少气,精神疲倦,舌苔白润,脉缓弱或弦或涩。或见腹中痛,手足烦热,口燥咽干,四肢酸痛,梦遗失精等。常见于心悸、胃脘痛、腹痛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小建中汤证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心悸、胃脘痛、腹痛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心悸

症见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舌淡脉细等,可用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治之。

2、胃脘痛

症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热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脉虚等,治宜温中健脾,方用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3、腹痛

症见以腹痛绵绵,时作时休,痛喜热按,饥饿及劳累后加剧,大便溏薄等为特征,治当甘温补养,益气散寒,方用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或小建中汤(《金匮耍略》)。

病因

病因

多因伤寒初期,未经汗下之误,因里虚导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心悸而烦,虚怯少气,精神疲倦,舌苔白润,脉缓弱或弦或涩。或见腹中痛,手足烦热,口燥咽干,四肢酸痛,梦遗失精等。如少阳证中,其伴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等证;如邪传阳明时,伴有高热、口渴、汗多;如热扰胸膈的,表现为心中反复懊恼,饥而不欲食;如水气凌心的,伴口謁、饮水则呕、小便不利等症。

症情分析

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为外防,心主为宫城,阳气虚弱,复被邪扰,心无所主,故心中动悸;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神烦不宁。

治疗

治法

温中健脾,调补气血

方药

小建中汤。

常用中药

桂枝、白芍、甘草、饴糖、生姜、大枣等。

转归预后

本证病久不愈,脾阳久虚,损及于肾,必致脾肾阳虚,而出现腰腹冷痛,下利清谷,水肿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