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膀胱蓄血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小腹受损,或邪热内侵,血蓄膀胱,以小腹作胀、刺痛,小便不畅、疼痛,舌紫或有斑点,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尿潴留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膀胱

就诊科室

肾内科

相关疾病

尿潴留

症状详情

常见病

尿储留

临床上见小便不通,少腹胀痛,手不可近,大便不通,口唇深红,口不干渴,舌有瘀斑,苔薄微黄,脉滑数。治宜导瘀清热,方用代抵当汤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由小腹受损,或邪热内侵,血蓄膀肤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小腹作胀、刺痛,小便不畅、疼痛,舌紫或有斑点,脉弦涩。

症情分析

表证不解,邪热循经入腑,客于膀胱,损伤血络,血蓄于内,与热相搏,结于少腹,故小腹急结、硬满疼痛。热伤津液,津不上承则口渴。舌质紫、脉沉涩或沉结,皆为瘀血阻滞,血行不畅之征。

治疗

治法

破血逐瘀

方药

桃仁承气汤。

常用中药

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炙甘草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