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风邪热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素体血分有热,复感风热之邪,内外合邪,化火化毒,郁热而发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皮肤红肿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泡,眼胞肿胀难睁,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常见于丹毒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皮肤,胞睑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丹毒

症状详情

常见病

丹毒。

病因

病因

多因素体血分有热,复感风热之邪,内外合邪,化火化毒,郁热而发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皮肤红肿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泡,眼胞肿胀难睁,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

症情分析

外感风邪,正邪相争,则恶寒发热;邪郁肌肤,阻滞经络,不通则痛,则皮肤红肿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泡,眼胞肿胀难睁;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为火热之象。

治疗

治法

散风清热解毒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

常用中药

黄芩、黄连、板蓝根、栀子、僵蚕、牛蒡子、薄荷等。

其他治疗

1、鲜鸭跖草宽叶50片,食醋500g,浸泡1小时后,用叶片外敷患部,干后即换,至症状减轻、红肿消退后停用。

2、四黄散(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各90g研末)蜜水调敷。

3、生石膏100g研细末,生桐油40g,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2次。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